缢蛏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通用性分析

来源 :2013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wu8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磁珠富集和PCR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分离含有微卫星核心的序列,共得到12对缢蛏的多态性微卫星引物.首先从缢蛏闭壳肌中提取基因组DNA,经酶切、接头连接、PCR扩增后,再采用生物素标记(CA) 16和(GA) 16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杂交富集,经再次PCR扩增及T-A克隆,成功构建了缢蛏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采用三引物PCR筛选法检测阳性克隆,挑取32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其中21个含有微卫星序列,富集效率达到了65.62%。所有序列中完美型占52.38%,非完美型占33.33%,复合型占14.29%,可观察到的重复单元有CA、GA、TG、AC、AG、TACA、AAC、CAAG。对所有引物在近缘种长竹蛏、大竹蛏和小刀蛏的通用性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竹蛏中,共有8对引物扩增出了相应大小的产物,位点SCl-7、SC1-12、SC4-4、SC4-6表现为单态,位点SC1-4、SC2-8、SC3-1、SC3-14表现出了高度多态;大竹蛏中,有8对引物可扩增出目的条带,位点SC1-12、SC3-1、SC3-14、SC4-4表现为单态,而位点SC3-4、SC3-7、SC4-6表现出了高度多态性,SC2-9为低态位点;小刀蛏中,共有7对引物扩增出了目的条带,位点SC1-12、SC3-4表现为单态,而位点SC1-7、SC2-9、SC3-4、SC3-14表现出了高度多态性,SC4-6为低态位点。
其他文献
自罗非鱼养殖池塘中分离筛选了6株优势产酶菌株,进一步研究其对饲料浸出液和罗非鱼饲料的降解率,并测定了其对碳源的利用能力.筛选的6株菌中,菌株D11、D45、D51和D55既具有较高的蛋白酶活力又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活力,菌株D52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活力,菌株D53具有较高的蛋白酶活力.在备选菌株对饲料浸出液的降解效果研究中,将罗非鱼饲料烘干、粉碎,用无菌水浸泡24h,过滤后稀释灭菌使用.分别接入备选菌株
采用磁珠富集法筛选具多态性的许氏平鲉微卫星标记,并用一个长岛野生群体对其多态性进行了评价.许氏平鲉基因组DNA经酶切,生物素标记的(CA)12和(GA)12探针杂交,磁珠富集,T载体连接和转化培养,构建了其微卫星富集文库,最后采用三引物菌落PCR法筛选阳性克隆.选取98个阳性克隆进行了测序,共得到47个含微卫星核心的DNA序列。采用primer 5.0软件设计并合成引物42对,以长岛野生群体为模板
本试验采用四种常用消毒剂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受精卵进行消毒,得出各种药物对受精卵孵化的影响,以期为适宜消毒剂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试验,在27±0.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四种常用消毒剂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受精卵的孵化效果研究,其中,聚维酮碘、甲醛和二氧化氯的消毒时间均为10min,臭氧消毒分1min、2min和3min三个梯度。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受精卵的孵化率和畸形率与消毒剂的浓度
为探讨养殖环境微藻是否携带WSSV及其携带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选取两种虾池常见的优势微藻-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作为试验藻种。通过在微藻培养系统中添加WSSV粗提液,监测不同时间和不同藻密度条件下微藻携带WSSV的数量,以期明确不同微藻与环境中游离WSSV的数量关系,为后续研究以控制池塘藻相结构防控养殖对虾白斑综合症(WSS)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表明,微囊藻和小球藻均能携带WSSV,从其携带WSSV
本实验通过RACE方法克隆得到泥蚶三种金属组织蛋白酶抑制因子,分别命名为Tg-TIMP-2-like、Tg-TIMP-3-like和Tg-TIMP-4-like,全长分别为869bp、804bp和1164bp;分别编码236、189、222个氨基酸;推导分子量为26.94kDa、20.73kDa和22.67kDa;理论等电点分别为8.38、8.67和8.00。Signa1P3.0分析表明Tg-TI
本文以云纹石斑鱼和七带石斑鱼为材料进行杂交,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云纹石斑鱼卵子形态结构以及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时的精子入卵过程,分析了杂交过程中精卵的结合以及相关生物学特征,为阐明石斑鱼种间杂交的受精生物学过程提供基础依据。实验结果表明,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与亲本自交的精子入卵过程没有本质的区别。云纹石斑鱼卵表面布满纵横交错、走向不确定的网纹,在受精孔区可观察到前庭、受精孔和微小孔;七带
本研究选用室内人工培育的卵巢已发育到Ⅱ期的脊尾白虾,经逐级淡化后,盐度稳定在2、5、10、15、20、25、30,研究了不同盐度对雌虾抱卵、胚胎发育及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脊尾白虾抱卵及胚胎发育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盐度对脊尾白虾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在其理论等渗点附近显示出较快的生长速度。
本研究利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大菱鲆、星斑川鲽及其杂交种的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可数性状中,杂交种的背鳍鳍条数、臀鳍鳍条数、胸鳍鳍条数、尾鳍鳍条数与父母本都有重叠,不能利用可数性状将三者直观地区分,在腹鳍鳍条数上三者一致。(2)可量性状中,除腹鳍长/体长性状在三者中的差异都不显著外,杂交种有9个性状与大菱鲆差异不显著,但其19个可量性状
会议
Smads蛋白家族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证实的转化生长因子-p(TGF-田信号的细胞质内介导者。本研究基于己构建的泥蚶转录组文库,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泥蚶Smad1基因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泥蚶Smadl与太平洋牡蛎同源性最高,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均在70%以上。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泥蚶Smadl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与太平洋牡蛎内含子数目相同,其中4个外显子分别长604b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