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发射机房及天调室防雷设施设计与安装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中波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广播电影电视局645台于2005年设计、安装了广播发射机房及天调室的防雷设施,同年通过由贵州省气象局及电台技术部门的验收。如今该防雷系统工程已经运行考验数年,该防雷设施的的确确起到了很好的防雷、避雷效果,达到了设计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文中较详细地描述了机房及天调室泄流坑、电源系统、信号系统的防雷设计理念,设计要求,测试数据,相关技术性能指标.整体安装完成后要达到的效果:雷击时雷击电流经泄流坑和连接各泄流坑的连接线放电,无雷击时电流通过天线及天调系统传输到发射机,确保发射机的安全;雷击时电源系统的雷击电流通过高压开关柜两端的避雷器放电,确保630 kVA变压器的安全,通过接在各用电设备前端的电涌保护器保护,确保各用电设备的安全;雷击时卫星信号系统感应的雷击电流通过信号电涌保护器保护,确保卫星接收机安全。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西北某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笼统酸压存在的效果差以及分段改造方式和工具选择困难等问题,开展了水平井分段酸压优化设计.根据试验井实际钻、录、测井资料及地应力分析和分段酸压级数优化结果,结合储层裂缝、溶蚀孔洞特点,优选完井工具并考虑工具对井径、井眼轨迹的要求,以有利储层段有效改造为原则,确定了分段酸压完井方案;对各段酸蚀裂缝长度、导流能力、施工规模、前置液比例和排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优选
在分析水平井调流控水筛管完井各部分流体流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水平井调流控水筛管与油藏渗流耦合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得知,调流控水筛管需配合遇油或遇水膨胀封隔器将水平井段不同渗透带分割成不同的压力系统才能发挥控水作用;另外由于同一封隔井段的控水筛管处于相同压力系统内,相同压力系统内配置不同喷嘴尺寸无法改变沿井筒的地层产液入流剖面分布,且可能造成局部喷嘴冲蚀,损坏筛管
根据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的理念,本文对单项绿色施工技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能源和物质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融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建立了对单项绿色施工技术绿色度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绿色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然后使用10/10-18/2标度法对各层次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并最终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应用VB语言等软件编制绿色度分析的可视化程序,参照各影响因素的评分标准
目前,城市地铁车站施工围护结构过程中,无论采用地下连续墙还是围护桩,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废弃泥浆.本文是根据工程实例,通过实验,实际运行,进而进行总结,叙述了运用组合式泥浆处理设备对废弃泥浆进行处理的方法和经验,组合式泥浆处理系统是使用两种功能不同的泥浆处理设备,对大颗粒进行筛分,对悬浮粒子进行絮凝沉淀脱水。系统除了主要使用两种设备外,还要设置配套的反应桶和泥浆池等设施。在施工准备阶段,泥浆絮凝实
通过对天津极地海洋馆鲸鱼钢结构造型的尾鳍进行深化设计及加工,根据其结构特点为异形的空间管壳结构,采用常规的脚手架整体搭设完成后脚手架高度70m,按照目前的国家规范,需要论证,且高空作业安全隐患较大,经多方案考虑优化,采用在构件安装原位先搭设45m脚手架体系,剩余上部25m的空间管壳结构,采用在地面全站仪结合计算机取相对位置控制点,进行整体拼装;在拼装焊接完成后,采用多管相贯口空中对接的安装方案,用
IEC 61850标准的应用和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正在中国电力系统快速发展.本文介绍智能变电站常规组态,常规智能变电站二次施工图主要方式,当前智能变电站组态和施工图存在的问题;探讨智能变电站二次施工图标准化技术、图模互相转换技术和智能变电站新的组态方式;介绍智能变电站二次施工图标准化技术的优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探讨智能变电站IEC 61850组态增加新的内容(防误逻辑和一次系统配置文件SSD等).本文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和智能配电网的功能需求,提出了智能配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实施方案.该系统为能保证区内的供电电能质量,同时为电能质量的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手段.本实施方案实现了监测系统与其他智能配电网系统的信息交互,采用了符合IEC61850标准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实现了与智能变电站内的通信标准一致,并提出了基于智能配电网的监测终端与主站之间的通信解决方案.该项研究对目前开展的智能配电网相关项目具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由一体化监控系统和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辅助设备、时钟同步、计量等共同构成。一体化监控系统纵向贯通调度、生产等主站系统,横向联通变电站内各自动化设备,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的核心部分;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直接采集站内电网运行信息和二次设备运行状态信息,通过标准化接口与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辅助应用、计量等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变电站全景数据采集、处理、监视、控制、运行管理等。智能变电站一体
智能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在IEC 61850通信协议基础上分层构建,能够实现智能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 现有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既有采用传统式互感器的两层结构,也有采用站控层、间隔层及过程层三层结构的全智能变电站。站控层实现面向全站设备的监视、控制、告警及信息交互功能,并与远方调度(调控)中心通信;间隔层由若干二次设备组成,实现对被监视设备的保护、测量、控制、监测
随着配网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日趋增强,可靠性指标已成为配网规划中关注的热点.目前,国内采用了许多常规措施(如配电自动化、带电作业和状态检修)提升供电可靠性,但由于实施力度或覆盖率都有限,使得供电可靠性提高效果不明显.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电网建设规模大的实际,提出了可在短期内大幅度提升可靠性的关键措施,即配电变压器"双接入"接线模式,并对其主要特点、供电可靠性、经济性以及与配电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