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传感器的改进与维护

来源 :2008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太钢1280不锈钢板坯连铸机液压振动系统故障频频发生的问题,维护检修人员运用PDCA工作方法,分析并找出了原因,进行了液压振动系统位移传感器的改进,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也提升自身的维护水平.
其他文献
对昆钢四号高炉冷却系统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冷却系统运行中流量、压力等参数的调节,摸索高炉冷却系统管理、维护的经验.探索适应高炉生产变化的冷却制度,以及冷却强度、热流强度和合理操作炉型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为实现高炉冷却系统合理有效的管理提供依据.
水钢2#高炉有效容积1200m3,属钟式炉顶结构,第四带炉龄于2005年9月26日点火开炉,生产一年零十个月,大钟被吹漏,炉况不理想,于2007年7月18日停炉以更换大钟为中心中修.本文对此次中修停炉及开炉炉况的恢复操作进行总结.
安钢炼铁厂以科学管理为目标,从实践的层面以文化的视角,阐释了“指标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管理理念,论述了实施“四标战略”,深化“五化”管理,落实“四个事事”,建立了以高炉为中心的指标导向体系、科学管理体系,以及工序服从体系。
由于过去设备点检与操作脱节,点、巡检工作落实不到位,检修工作质量差,严重制约了设备作业率的提高,影响了高炉稳定运行。为解决上述问题,保证设备作业率达到预定目标,该厂把“强化设备点检定修,提高设备作业率”确定为设备管理的指导思想,并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加以落实,本文介绍了鄂钢炼铁厂强化设备点检,提高设备作业率,把岗位责任还给岗位工人,保证了各项经济指标的不断提升的过程。
炉身下部、炉腰炉腹及炉缸炉底是高炉工作环境最恶劣的区域,及时准确地监测这些区域的热负荷、热面温度及侵蚀或结厚,是实现高炉长寿高效的关键.通过对不同高炉冷却壁及炉缸炉底的侵蚀计算,建立完善了侵蚀结厚计算模型及专家诊断知识库,进一步开发了包括冷却水温在线采集通讯模块的冷却壁及炉缸炉底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实时精确采集通讯多路冷却水的进出水温,实时读取高炉数据库中炉缸炉底热电偶温度,综合考虑生产中可能出现
国内高炉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无料钟炉顶设备。1980年包钢1#高炉首次采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料钟以来,历经己有近30年,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断改进,无料钟炉顶设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各单位在基本原理不变的基础上,己形成了不同特点的无料钟炉顶设备。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无钟炉顶技术是北京僧氏设备技术公司的S5型和包钢自主知识产权的BG型,本文介绍了SS型高炉无料钟炉顶的结构特点,分析了结构原理、加工制造及使用
本文对一种新型热风炉装置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从流动、传质等方面进行了简明的论证,以及由此对燃烧和传热过程的影响;文中对流动的稳定性问题也做了简要分析.
合理的炉缸炉底设计是现代高炉实现炉缸长寿和保温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实际不同高炉投产后炉缸炉底侵蚀情况的分析,得出炉缸炉底热面和铁水之间低导热系数“保护壳”的存在是延长寿命的实质,评述了目前的炉缸炉底设计仍存在的问题:“传热法”高导热炭砖炉缸开炉初期“自保护”渣铁壳不易稳定存在,在没有渣铁壳形成的情况下炭砖温度较高、热损失较大,如果出现气隙或串气则侵蚀较严重,在炉缸炉底的拐角部位易形成“蒜头状”侵蚀;
属竖炉的高炉,料柱的竖向透气性、圆周均匀性主宰着它的发展.料钟式、无钟式,炉顶的布料,在竖向料柱中焦、矿,呈层状充填结构,致使料柱竖向的透气性差、圆周局部性气流频发;以高炉横断面矿、焦相间多扇面步进布料方法布料,在竖向料柱中的中心连续净焦柱、及围绕着它,作同向旋转的焦旋梯、矿旋梯,形成复合式的炉料充填结构.可有效改善整体料柱的透气性和抑制或夷灭圆周的局部气流.
本文指出连铸机在线火焰切割机是保证铸机实现多炉连浇得关键设备,并对关于火焰切割机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对火焰切割机运行过程中的滑坯分析、力的计算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