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部门如何推动湿地自然教育--苏州湿地自然学校案例

来源 :2018第五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i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基于湿地公园这一环境教育阵地,建立了苏州湿地自然学校网络,历经1.0至3.0版本的培训历程,从独立组织到引进专业的中国台湾环境教育机构再到三方合作模式,使环境教育人才培养和自然学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为湿地环境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湿地的保护意识.本文以苏州湿地自然学校为例,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如何推动湿地自然教育工作与人才培训的案例,呼吁公众走进自然学校,感悟自然规律,学习守护湿地.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國基層信訪治理方式及與治理效果的關聯性,並從邏輯上分析中國基層信訪治理轉型的方向。研究表明:基層信訪的治理方式與治理的效果具有明顯的相關關系。然而,在國家與社會的雙重壓力下,中國基層信訪治理采取的是壹種“適應性治理”方式,即政府注重治理的結果,而忽略治理過程;突出治理策略,卻排斥治理原則,從而導致“治訪循環”現象出現。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时代已经来临,掀起了互联网应用与管理创新的又一轮新浪潮。大数据及其思维对经济社会及政府管理产生著变革性的影响, 显著改变著经济社会运行的方式和行为方式。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 是政府职能的具体承载者和执行者。在国家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起著制定泱策、组织协调、确保运行的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各類慈善力量的不斷崛起,在兒童醫療救助領域,以基金會為代表的慈善組織憑其廣泛的資源、專業的技能和靈活的運作,已經成為兒童健康福利供給的重要補充。基金會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兒童醫療救助活動,有效促進了社會資源的流動和分配,彌補了現有兒童醫療保障制度的缺陷。
自建國以來,大陸的治理風格表現為一種運動式治理。運動式治理集中表現在社會秩序的維護、政府監管、生態保護、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經濟建設六方面。本文從生態保護的方面分析,著重研究運動式環保治汙專項行動產生的內在邏輯,來反映運動式治理的機制與效應。
近年來,許多都會城市偏好藉助建設文創園區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達到帶動經濟發展、增加就業以及提升城市文化藝術軟實力的作用。當政府在財力、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會採用促參模式邀請民間參與文創園區的開發建設,以保證此公共文化事業的順利實現,遂形成了文創園區內的公私合作模式。
本文旨在探討地方政府文化資產應用的產業化有何問題?文化治理機關應如何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出以文化資產為基礎的產業化策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明確訂定,文化創意產業的任務之一是「創造財富與提供就業機會」 ,文化創意「產業化」實為該法明定的重要政策目標,故第三條稱: 「本法所稱文化創意產業,指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之形成及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之潛力,並促進全民美學素養,使國民生活環境
本文简要介绍了保护区介入自然教育的渊源、自然教育的发展现状、发展公众科学的内在需求以及怎样吸引科学志愿者参与公众科学的构想,探讨了在发展公众科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为保护地发展自然教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共构生活是最为传统的生活方式,但它不只是一种生活,还是一个有深度的、追求共同呼吸的生活概念.本文以“从根而生,共构回甘生活”作为主题,分享排湾族和鲁凯族的部落文化,同时着重介绍小米文化,引出要通过五感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一话题.
每个地区都有当地独特的地方传统,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将有助于自然教育的传播、推广与价值的实现.本文将通过介绍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白玉寺喇嘛、藏学博士居·扎西桑俄的经历、感受与实践,结合作者个人感受与经历,探讨藏传佛教对当地人的影响,神山文化在藏文化中的地位以及藏地传统文化与自然保护和自然教育方面的结合的情况,提问佛教思想和科学思想的联系以及科学的本质,为地方传统智慧与自然教育结合提供新的思路.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上海两座综合型科普场馆其中之一,设有10个主题展览,展览教育面积3.2万多平方米.自从2015年4月开放以来,上海自然博物馆逐步探索形成了“展览教育、拓展教育、线上教育”3个领域和“观众研究、人才培育”2个支撑以及“五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致力于提升科学教育能力、科学传播能力和展示管理水平.本文从四方面展开叙述,分享上海自然博物馆在开展自然教育过程中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