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形式下外科病区呼吸道传染病院内感染的防控分析

来源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_h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范畴,而外科病区作为诊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科室,应当加强院内感染风险的控制.要想实现新冠肺炎防控的目的,还需围绕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在管理层面与意识层面、行动方面等方面落实防控要点,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控制院内感染,以切实降低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王自立主任医师临床应用细辛的经验,以期对后学有所裨益.方法:通过学习王自立主任医师对细辛药性、毒性的认识,适应病症及用法用量的独到见解,总结王老临床运用细辛的经验.结果:王自立主任医师在临床辨证的基础上,不囿于常规,灵活运用细辛治疗胃脘痛、口疮、痹证等多种病症,每获良效.结论:王老运用细辛临床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临床疗效好,值得借鉴.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老年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择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局麻复合针刺麻醉组、局麻复合右美托咪定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T0)、导针穿刺皮肤时(T1)、纤维环扩孔开窗时(T2)、髓核摘除时(T3)、射频消融治疗时(T4)各时间节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评价两组术中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评分(Ramsay)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并呈现流行,患病人数和死亡例数不断增加,给大众身心健康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害和威胁,导致各种心理应激反应迅速增多,而伴发的各种异常心理损害又加剧了该病的防控难度.现从情绪、认知和行为3个方面总结和分析不同群体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和干预策略,以期为疫情所致心理应激的防控提供有效的参考.
小青龙汤出自《金贵要略》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14条: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方由麻黄、桂枝、芍药、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炙甘草组成.仲景用本方治疗外感风寒,内有饮邪停聚胸肺、外溢肌表的肺胀,溢饮、支饮等症,笔者用小青龙汤化裁治疗临床常见哮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炎水肿,心力衰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PVP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的,获得最佳手术时间.方法:回顾分析我科5年来收治且有效随访的采用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190例(245个椎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历记载的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其中骨折5d内手术者(A组)35例(50个椎体);6~10d内手术者(B组)71例,(91个椎体);11~15d内手术者(C组)60例,(73个椎体);15d以上手术者(D组
秋冬季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的重要阶段,需要有序、科学、规范防控.肩痛是秋、冬季中老年患者常见病,如何安全、有序地做好肩痛患者的分类诊疗,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是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COVID-19疫情防控经验以及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开展肩痛患者临床工作的实际,就肩痛患者的门诊、住院、手术室管理,以及患者出院后的管理规范、具体操作与随访进行总结,供广大骨科、
通过验案介绍王兰娣主任用杏苏二陈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经验,王主任认为本病以肺脾两虚,痰瘀互结者居多,治宜宣肺平喘,调脾治痰,活血化瘀,采用杏苏二陈汤化裁治疗体现“培土生金”之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属于中医“寒湿疫”范畴.老年患者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群体,因此做好老年人群的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老年人阴阳失衡、五脏渐虚、气血化生不足、情绪波动大等生理病理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提出了健脾化湿,补肺固表,益气助阳等预防策略,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促进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作用.方法:纳入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60例)给予平胃胶囊,对照组(60例)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电图参数改变,观察纳入患者中自愿进行胃镜检查者治疗前后的镜下情况及病理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自愿进行检测者血清中ghrelin、CCK含量的改变,免疫组化和RT-PCR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化学药物治疗在恶性肿瘤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化疗患者在使用药物后常会出现各种毒副反应,其中以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消化道反应,己成为化疗后最常见副反应之一,这些消化道副反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的耐受性.目前,西医治疗该反应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注重整体调节,综合运用,具有减毒增效,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效果.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各种毒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