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盆地马堡红土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及其气候环境意义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红土是第四纪以来热带、亚热带地区古环境演化与气候变迁的重要陆相沉积,记录了低纬地区过去环境变化的历史.福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对研究南方第四纪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光释光定年的基础上,建立了福州盆地马保(MB)红土剖面4.4ka BP以来沉积序列,结合成壤地球化学变化特征,揭示出:主量元素氧化物以SiO2、 A12O3和Fe2O3为主,MgO、Na2O、CaO、K2O含量较低,硅铝率1.81~2.42(平均值为2.00),硅铝铁率1.30~1.87(平均值为1.49),CIA值88.63-95.98(平均值为93.71),Ba值0.07 ~0.16(平均值为0.10),元素组合及其比值符合亚热带湿热环境下脱硅富铝化成土过程.MB红土的微量元素富集程度较高,相对于上陆壳(UCC)平均组成富V、Cu、Zn、Rb、Co,贫Sr、Ba、Ni、Zr.44-29 ka BP,Cu、Zn、Co、Sr等元素含量高,风化强度强,Rb/Sr比值大,表明成壤程度高,气候湿润,夏季风强;24-11ka BP,Cu、Zn、Co、Sr等元素含量降低,风化作用减弱,气候较干,夏季风减弱;6.6ka以来,Cu、Sr等元素含量高,风化作用增强,气候湿润,夏季风强.福州MB红土剖面地球化学元素记录的区域气候变化过程既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也表现出亚热带季风区红土沉积风化的特殊性.
其他文献
全新世大暖期作为距今最近的温度和降水的最佳组合时期,该时期碳汇丰富,湖泊水体与沉积物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活跃,湖泊固碳潜力较高.因此,研究大暖期中国湖泊空间分布格局,阐明我国不同区域湖泊全新世大暖期的碳埋藏潜力,揭示该时期我国湖泊的固碳速率、特点及其差异原因,可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下,湖泊流域乃至区域碳循环与固碳潜力的变化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从文献中收集到大暖期全国含有机碳数据共计
我国北方黄土高原面积达64万平方公里,典型部位黄土覆盖厚度可达200米以上,它与南方岩溶区一样,也属巨大的碳库,在区域甚至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黄土表层碳库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深层碳库通常被作为"死碳"用于古气候与古环境的重建,但黄土堆积至今其碳库的任何细微变化均会引起古气候或古环境重建结果失真,尤其是定量重建结果。因此,黄土深层碳库的稳定性是亟待探索的科学问题。
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和利用20 m或者更深层次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在植物根系系统以及土壤优先流过程的影响下,深层土壤的有机碳过程在全球碳循环和陆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当前,已有深剖面(本文定义为5 m以下)土壤有机碳(SOC)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古环境重建方面,对其储量、垂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我们假设:长期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相应根系特征对深剖面SOC的数量与
全球范围内7-8Ma C4植物大规模出现(或扩张)是晚新生代的重大事件.但随着更多地质记录的获得以及新方法的运用,人们发现了C4植物出现(或大幅度增多)的时间更早(>9Ma),从而对CO2浓度降低说提出了质疑,认为区域性构造或气候原因可能对C4植物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深海沉积ODP钻孔1146岩芯20Ma以来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热解碳(黑碳)碳同位素记录对该区域C4植物演化历史进行恢复
新兴的有机生物标志化合物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是古环境重建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基于GDGTs的一些古气候代用指标可分别用来指示温度、盐度、陆源有机质输入和pH等.这里,通过对青海湖表层沉积物中GDGTs的调查,我们发现由奇古菌产生的奇古菌醇(thaumarchaeol)含量和相对含量(%thaum)随沉积物采样处原位水深的增加而显著增高(R分别为0.88和0.95),thaumarchae
This study examined a pair of neighbouring small watersheds with similar topographical and geological backgrounds.Since 1954, natural revegetation has been conducted in one of these watersheds, and ar
C3/C4植物演化是古全球变化、古生态等领域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由于C3/C4植物的δ13C组成不同,因此可依据C3/C4植物的δ13C端元值,利用地层中的δ13C值重建古植被中C3/C4植物的相对丰度,从而重建古植被演化及其指示的古环境信息.本研究系统收集了1979-2013年发表的全球现代不同类型植被的C3/C4植物δ13C实测数据(2059个样点),结果表明,C3植物δ13C中值为-27.2
会议
对中国东北地区松嫩平原中部湖泊沉积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检测出丰富的正构烷烃.主要讨论了正构烷烃的分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正构烷烃呈前峰型或双峰型分布,主峰碳数为nC17,nC31.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表明其来源于低等菌藻类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自21.3ka以来,松嫩平原中部植被经历了由草本向木本,再向草本植物的演化过程.对C27、C29和C31长链正构烷烃进行单体碳同位素测定,利用二元模
泥炭作为铅等重金属元素的载体,记录着铅的剖面含量变化。研究环境中总铅含量以及人为铅含量,尤其是某个历史时期一个地区铅含量的水平,对于正确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以及分析人为铅源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有着重要的意义。大气重金属铅的记录载体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全球环境污染年表,其中包括关于以泥炭为载体的重金属铅的浓度、沉积速率及其与大气沉降的关系。本文选取长白山地敦化大桥泥炭地DC剖面,通过测量大桥泥炭地DC
为了揭示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过程与机制,使用137Cs断代法,对贵州高原石人寨岩溶洼地土壤沉积物进行了年代分析,获取了该洼地1954年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壤流失量,研究发现近60年以来的土壤侵蚀可能存在3个明显阶段:第一阶段为1954—1979年,原始植被未遭受破坏的稳定态岩溶山地的土壤地面流失是很轻微的,平均侵蚀速率为15t·km-2·yr-1;第二阶段为1979—1990年,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