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全切与甲状旁腺保护

来源 :2014 CTA第三届甲状腺外科高峰论坛暨第五届腔镜甲状腺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eve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的适应症的选择及甲状旁腺损伤的预防. 方法:回顾性探讨本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次手术甲状腺癌1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尤其是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160例患者,女性918例,男性242例,男女比例1∶3.79,平均年龄43.24±9.78岁.患者甲状腺癌全切423例,近全切除406例,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对侧次全切除术228例,甲状腺腺叶切除91例,因术中甲状腺癌诊断未明确而行腺体的大部切除12例。全切(21.5%)和近全切除(16.7%)低钙血症发生率高于甲状腺腺叶切除和甲状腺腺叶加次全切除术,且全切发生率高于近全切除(P<0.05 )。 结论:(1)有选择行甲状腺全切能够有效的提高甲状腺癌癌灶的彻底切除,避免双叶甲状腺癌的漏诊和提高意外癌的发现率。(2)全切和近全切除术暂时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较高,积极处理,永久性发生率较低,手术安全可行。(3)对于合并甲状腺炎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例,虽然临床医生感觉旁腺保护难度加大,经过恰当的甲状旁腺解剖保护,没有明显增加低钙血症的发生率。(4)甲状旁腺保护的经验有全切甲状腺时首先阻断甲状腺血液循环系统,减少出血发生,保持手术视野清晰;上位甲状旁腺的梯次解剖保护(即上极首先离断上动脉前肢,牵起上极,并保护甲状腺上动脉后支,仔细分离保护上位旁腺,又称“脱帽法”);下位甲状旁腺尽量做到保留旁腺血运的原位保护,且甲状旁腺旁腺周围尽量应用锐性分离,血管应用较细丝线结扎,超声刀、电刀旁腺周围操作时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超声刀使用后不要立即用功能刀头接触甲状旁腺;原位保护的甲状旁腺手术结束时要仔细观察血运情况,必要时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切除的甲状腺或中央区标本要仔细检查,发现可疑甲状旁腺组织,取微量组织(1×2mm)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有条件单位行术中甲状旁腺素监测,如发现甲状旁腺素低于正常,要再次确定保留旁腺血运情况及仔细检查切除组织标本,尽量避免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
其他文献
Castleman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疾病,CD可发于任何年龄,但大多数为10-45岁,无种族差异及性别差异。透明血管型常见于30岁以下,多为局限性,临床症状不明显,常表现为局部的压迫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浆细胞型发病稍晚,多见于50-60岁,常有多部位的淋巴结受累,全身症状重,可有发热、体重减轻、贫血、肝脾肿大等。Castleman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尤其是人疱
本文通过报道我科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双侧乳糜胸1例,进一步探讨双侧乳糜胸罕见并发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及治疗。对其发病原因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诊断应综合分析患者的颈部手术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及气短症状,且进行性加重,气粗、脉快并血氧饱和度下降,严重者不能平卧;床旁胸片或胸正、侧位片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抽液胸水苏丹Ⅲ染色呈阳性;满足以上3点即可确诊
甲状腺手术时,由于手术需要无菌巾包裹头部,当手术结束后手术室和病房的护士都会很关注身体受压部位的情况,但往往忽略了手术后对眼部的观察.回顾本院2013年8月-2013年10月45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无眼部并发症发生,并对护理体会作了概述。
本文结合实际病例,对甲状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诊断及手术治疗作了简单的概述。术后患者2天拔除颈部引流,5天出院,术后无声音改变。该患初次发现甲状腺肿物为入院前2年的健康体检,因体检报告遗失故资料不详,入院前体格检查于左侧甲状腺区上极似可触及约2.0×2.0cm大小肿物,颈部超声检查提示左侧甲状腺叶中上部低回声、边界欠清肿物,肿物内缘靠近气管,肿瘤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仅边缘见点状血流信号。患者自述肿物
本文结合实际病例,阐述了复杂甲状腺手术的手术方法、结果、术前准备及手术配合等内容。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中应用神经监护仪是目前保护喉返神经避免损伤的最佳方法。由于颈部解剖精细、复杂,与重要血管、神经关系密切,且手术区域狭小,本组病人淋巴结均有转移且部分病人粘连严重,因此手术具有相当难度。因此要求巡回护士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保证其正常使用;洗手护士
原发性甲状腺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SCCT)罕见,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其恶性程度高,发展快,预后差.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难以积累足够数量的病例来进行统计分析指导该病的诊治.本文报道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1例伴肱骨转移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旨在分析该病的临床诊断特点与治疗.
本文结合实际病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滤泡癌进行了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分化型甲状腺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故放化疗不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措施。本例患者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给予口服优甲乐治疗,并行放射性131I (RAI)治疗。随访健在。因此,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实施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结合内分泌抑制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综
通过对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手术治疗是治愈甲状腺微小癌的唯一最好方式.并主要从手术切除单侧腺叶、手术切除单侧腺叶加峡部、手术全切或手术次全切、手术全切+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预防性清扫术后L-T4抑制治疗等方面对该疾病的治疗策略作了简单的介绍。
通过对文献分析、临床分析显示及国内有关学者对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时机的探讨,笔者认为关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需要医患双方共同争取,外科医生应及时结合术中冰冻病理查看患者初次手术常规病理,尽早判断是否需要再次手术,以弥补切除范围不足造成的影响,尤其针对由于取材问题导致的术中冰冻病理回报不确切或无法提供术中冰冻病理的基层医院。总之,再次手术的时机和方式选择应综合考虑甲状腺癌的临床分
目的:分析了华西医院从2008年至今的33例DSV病例,探讨DSV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了华西医院从2008年至今的33例DSV病例,探讨DSV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所有33名患者中,术前穿刺活检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22人(22/33,66.7% ),另有3人经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3/33,9%);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为32名(97%),且术后均常规接受了131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