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脂质代谢途径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370210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脂肪酸是带有高度还原烃链的羧酸.作为细胞基本成分之一的脂肪酸,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生物体中绝大部分以结合形式存在,极少数以游离形式存在.脂质代谢是机体基本代谢活动之一,研究脂质合成途径及调控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以其为基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有用脂肪酸、改善油和脂肪的品质.
其他文献
本文以普通葡萄籽和山葡萄籽为原料,分析了两种葡萄籽油中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测定了油中VE含量,粕中粗蛋白含量,并分析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普通葡萄籽和山葡萄籽含油量分别为12.63%和13.5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均约占85%,均以亚油酸、油酸为主,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低.两种葡萄籽油中VE含量分别为3.83×10-3μg/g和3.99×10-3μg/g,其中主要为α-生育酚(分别为2.
以植物油为研究对象,对植物油中苯并芘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植物油中苯并芘的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方法.标准曲线显示苯并芘浓度在0.400~40.00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93,方法的检出限为0.1μg/kg,回收率在90.0%~95.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3%.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净化效果好,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
过氧化值即是食用植物油中一项重要的卫生指标,同时也是食用植物油中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是判断食用植物油脂及其制品酸败程度的主要指标,它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在油脂检验中历来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本文是按照GB/T5538-2005《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方法来进行测定,分析影响食用植物油中过氧化值测定结果的各项因素.通过试验结果看出,影响油脂过氧化值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在不同反应时间、淀粉指示剂配置时间
本文以植物油脂为试验材料,比较两种前处理方法皂化法和非皂化法检测油脂中胆固醇含量.一种方法为参考国家标准中前处理方法,即将植物油经过皂化后检测,另一种为本文采取的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法直接测定油脂中胆固醇含量.油脂中胆固醇的状态有两种:有酯化状态和游离状态,在皂化过程中酯化状态被释放成游离状态.因此,皂化法测定的是胆固醇总量,非皂化法测定的是游离态胆固醇.动物油脂中胆固醇含量较多,且两种状态的胆固醇均
本文通过长期实践,建立了一种检测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该方法省去了免疫亲和柱或固相萃取柱的使用,采用甲醇-水作为提取液,经定性滤纸和玻璃纤维滤纸等过滤、氮吹浓缩、上机测定等步骤,可取得较精确的检测结果.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成本低,可用于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
设计一种应用于瓶胚检测的直线型可调式瓶胚检测机.机器由挟持皮带装置、堵瓶分距装置、剔除装置、视觉系统架设装置等组成.瓶胚检测机具有可调节功能,可以检测20~60mm直径范围内的所有瓶胚,同时检测速度可根据产线速度在0~30m/min可调.
以洞庭湖平原产油菜籽制取的冷榨菜籽仁油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冷榨菜籽仁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硫甙降解产物、氧化挥发物(醛、醇、酮等)及杂环类物质,其中硫甙降解产物以4-异硫氰基-1-丁烯和烯丙基异硫氰酸酯为主;氧化挥发物以反,反-2,4--庚二烯醛和壬醛等醛类为主;杂环类物质则以4-乙基-5-甲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常规理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建立了综合得分对变量因素的回归方程.对11种植物油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名,油茶籽油综合得分最高,其更适宜作为注射用油的原料油.以此为不同植物油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亚临界萃取得到的艾叶浸膏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分析了100个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7.55%.其主要挥发性物质为1,8-桉叶油素(10%)、樟脑(5.64%)、β-石竹烯(4.7%)、芳樟醇(4.54%)、大根香叶烯D(3.99%)、松油醇-4(3.97%)、D-柠檬烯
研究了以尿素包合法从微生物油脂中富集花生四烯酸的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包合法富集花生四烯酸的较优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作为助溶剂,脂肪酸与尿素的质量比为1∶2,包合温度为-10℃,包合时间为12h,经过一次尿素包合后花生四烯酸的含量从原料中的43.69%提高至79.31%,得率为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