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肾组织活检术徒手法与使用穿刺架方法的优缺点及对比两种方法导致术后血肿的发生率。方法使用巴德自动活检枪及18G活检针,对234例慢性肾病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组织穿刺活检术,徒手组119例;使用穿刺架组115例。按照相同操作规范及标准决定穿刺部位、取出的肾组织标本,完整的完成病理诊断。记录患者能否配合操作,肾脏的深度,肾脏的大小,肾下极皮质厚度,穿刺次数,穿刺用时。术后2天进行超声检查是否有肾周及肾包膜下血肿行成。结果徒手法组患者出现术后血肿的患者为8人,发生率为6.72%;使用穿刺架法组患者出现术后血肿的患者为9人,发生率为7.82%;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8.4%和98.1%;穿刺术中不能配合操作的人数分别为21.0±1.24和20.9±1.98;穿刺次数分为2.98±0.44次和3.11±0.54次;肾脏深度分别为2.98±0.65cm和3.01±0.48cm;肾脏长径分别是10.3±0.45cm和10.0±0.65cm;肾下极皮质厚度1.93±0.23cm和1.89±0.33cm;穿刺时间分别为3.45±0.25分钟和2.98±0.33分钟。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我们又分析总结两组患者发生术后血肿的特征,发现无论是徒手穿刺法还是支架法,不能配合操作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肾脏深度即穿刺点处皮肤距肾脏被膜的距离也是产生肾脏血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即深度较短者更容易形成血肿。穿刺次数越多越容易引起血肿。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肾组织穿刺活检术徒手法与穿刺架法均是安全有效的操作技术;在导致术后发生肾周及肾包膜下血肿发生方面并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徒手法更适合肥胖以及进针路径并不理想的患者,可以灵活调整进针路径。并且发现无论采用徒手操作法还是穿刺架发发生术后血肿的的患者的共同特征是不能配合操作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深度较短者更容易形成血肿,穿刺次数越多越容易引起血肿。综上所述超声引导经皮肾活检术,无论是徒手法还是使用穿刺架法均是实时、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方法。但需要做好术前评估,并训练患者配合呼吸运动可以有效减少术后血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