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原位生成二氧化钛制备聚哌嗪酰胺纳米复合纳滤膜

来源 :第九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e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直接添加纳米颗粒的传统方法不同,我们将钛酸酯(TBOT)和均苯三甲酰氯(TMC)溶解于正己烷中作为油相,在聚砜(PSF)超滤膜上与哌嗪(PIP)水相单体发生界面聚合反应的同时原位生成二氧化钛,制得新型聚哌嗪酰胺/TiO2复合纳滤膜.实验重点考察了钛酸酯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并且制备了对应浓度的直接添加TiO2纳米颗粒的复合膜进行对比.结果 显示各个添加量下TBOT制备的膜相较于传统方法都表现出更大的水通量和更出色的分离性能.在TBOT浓度为0.6 10-3mol/L,水相单体浓度2g/L,油相单体1g/L,反应时间60s时,复合膜的纯水通量为78.0L/m2h,MgSO4截留率83.5%,NaCl截留率45.1%.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膜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新方法制备的复合膜具有更好的纳米粒子分散性,并且有效的抑制了团聚的产生.
其他文献
常规的过滤膜过程和普通电驱动膜过程无法实现同种电荷离子的分离,因此,如何设计出具有高离子选择性的分离膜是目前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自具微孔结构聚合物(PIMs)自2013年被Science报道后,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其分子中含有的刚性结构使得高分子主链的转动受限,妨碍了聚合物主链的有效堆积,未被分子链占据的自由“空穴”形成微孔结构(<1nm);并且通过调整聚合物的主链结构,可以实现不同空隙率聚合物材料
在化工、石油、冶金和医药等过程工业中,常涉及高温、高压、酸碱和有机溶剂等苛刻环境下的分离需求。作为一种高效节能膜分离材料,陶瓷膜材料与其他膜分离材料相比,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突出优点,对苛刻环境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其中,陶瓷超滤膜材料较微滤膜材料具有更高的分离精度,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在“面向应用过程的陶瓷膜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理论指导下,陶瓷超滤膜从材质到构型,从传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性,是一种非常优良的膜材料,可以通过相转化法制备PVDF微滤膜和超滤膜,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生物质分离及其他领域.然而,由于其强疏水性特点,PVDF膜在使用过程具有不易浸润、易污染、过滤阻力大及通量低等不足,提高其耐污染能力(anti-fouling ability)是PVDF膜改性研究的关键.用于PVDF膜耐污染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表面修饰
会议
为了深度处理含油、聚丙烯酰胺(HPAM)和固体悬浮物的海水,本论文通过共水解制备ZrxSi1-xO2粒子、硅烷化、磷酸化改性、包覆Al2O3制备成磷酸化ZrxSi1-xO2/Al2O3 (PZSA)材料并用于形成自组装膜.将硅藻土涂覆在多孔支撑体上形成支撑层,然后将PZSA功能层涂覆在硅藻土表面形成PZSA自组装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PZSA进行了表征
当前饮用水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以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第三代水处理技术使饮用水的安全性得到提高.但在应用过程中,膜材料的生物污染是导致饮用水安全性降低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采用低温Ar等离子体整体组件活化-接枝两步法成功制备了三通道超滤膜PVC-g-DMAE抗菌膜组件,利用接触角和FTIR分析了改性前后膜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实验发现:接枝后的膜初始纯水通量由原膜的7.7增加到32.3 Kg/(m2
本文以聚氯乙烯为膜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吐温80和聚乙二醇(PEG-400)为添加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柠檬酸三丁酯(TBC)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 PF6)为增塑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了PVC超滤膜,讨论了增塑剂浓度对超滤膜的机械性能和亲水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增塑剂种类(DOP、DBP、TBC和[
PVDF超滤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等领域。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污水处理应用中,PVDF膜污染严重,导致通量下降、操作压力和使用成本上升。开发具有高抗污染能力的PVDF膜是关系到其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PVDF膜的抗污染机理,揭示了提高PVDF膜抗污染能力的关键方法。结果 显示,PVDF超滤膜的孔结构是影响其抗污染能力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PVDF超滤膜的孔结构进
本研究通过对表面偏析和非溶剂诱导相分离的协同调控,制备了聚醚砜(PES)/聚乙烯醇缩甲醛(PVFM)超滤膜.PES为膜主体材料,PVFM为表面偏析剂.PES的相分离行为和PVFM的表面偏析行为受PES与PVFM之间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相互作用的调控.一方面,强的相互作用通过使PES的相转化行为延迟而促进了膜孔的生长,显著增加了超滤膜通量;另一方面,强的相互作用将亲水的PVFM锚定在膜表面,赋予了超滤
一种新型的聚偏氟乙烯/聚乙烯醇复合超滤膜通过非溶剂致相转化法(NIPS)制备,同时共混不同含量的F-127缠绕的富勒烯.制备的复合膜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分析(TG)进行表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当共混了添加剂后复合膜拥有非对称结构和变宽的孔道,-O-H振动峰的出现和更光滑的表面形貌,氧含量的上升以及优异的耐热性.当达到
氨基酸是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一般分为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由于必须氨基酸必须从体外摄取补充,使得其需求量不断增大.以蛋氨酸为例,其化学合成过程中产生蛋氨酸钠和碳酸钠的中间体,后处理过程会带来严重环境污染.双极膜电渗析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工艺,可以实现蛋氨酸绿色生产.但是由于有利荷电蛋氨酸离子的迁移,降低了氨基酸回收效率.为了避免以上弊端,需要保持溶液pH在蛋基酸等电点,从而减少荷电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