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堆积体滑坡局部化破坏离散元模拟研究

来源 :2018全国岩土工程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yangkai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坡堆积体是一种非连续、非均匀的土石混合体,受内部块石结构影响,在外荷载作用下其局部化破坏过程较一般岩土体更为复杂.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滑坡堆积体随机细观结构模型,采用基于柔性加载的离散元双轴试验,研究了双轴压缩下的局部化破坏过程及其剪切带的形成演化,探究了围压大小和块石含量及空间分布对堆积体滑坡局部破坏过程的影响.分析表明,堆积体滑坡变形破坏是由局部到整体贯通的局部化破坏过程,在破坏过程中剪切带是在轴向偏应力达到峰值时逐渐发育、形成、贯通和扩展,堆积体的局部化破坏过程不仅受内部块石含量和空间分布影响,而且围压作用凸显,破坏后剪切带分布形态大致呈非对称的X形.
其他文献
钙质砂与钢界面的剪切特性对于珊瑚礁环境中陆上/近海基础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自行研发的界面环剪仪,试验观测了界面剪切过程中局部剪切带的形成和演化规律,探究了大位移剪切下砂的类型、颗粒粒径和法向应力对钙质砂-钢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钙质砂-钢界面的摩擦角表现出一定的应力相关性,法向应力越大界面摩擦角越大;界面摩擦角随着剪切位移先增后减,在大位移剪切后趋于稳定,钢界面附近剪切带内的颗粒破碎
礁灰岩属于海相生物成因的一种碳酸盐岩土,具有高孔隙率、疏松易破碎的特点,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我国对南海的开发建设的深入实施,在礁灰岩场地中桩基础将广泛采用.然而,目前对珊瑚礁灰岩场地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工艺的研究和积累还不足,设计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针对礁灰岩场地,开展了冲击冲孔和旋挖成孔两种工艺下的桩基试验对比研究,分别从竖向、抗拔和水平承载力等方面对礁
结合珊瑚岛礁机场实际建设工程情况,本文研究了吹填珊瑚礁砂用作工程填料的可行性及地基处理方法.首先对该地基分层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地基及填筑体最终沉降量,其结果满足机场地基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标准,然后针对珊瑚砂物理力学特性,建立三层道面结构体系模型,计算飞机荷载作用下土基中应力水平,其结果表明机场珊瑚砂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最后通过对珊瑚礁的矿物成分及级配曲线密实度研究,采用冲击压实法对珊瑚礁
填海抛石地层往往上部是大块径的抛石,结构松散,空隙较大;受潮汐涨落影响,下部是软弱的地层,地层结构复杂.本文结合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项目一期煤焦储运1号原煤料场工程,介绍了一种填海抛填地层地基处理新技术—潜孔冲击高压旋喷复合管桩技术.本文阐述了该工艺技术原理,并通过现场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证明该技术对填海抛石地层有很强的适用性.
2017年6月24日发生的茂县新磨滑坡是一起典型的突发性高速远程滑坡灾害,它的堆积体体积达1637×104m3,摧毁了新磨村村庄,导致83人死亡.因此,本文以该地区另一起典型高位滑坡——茂县梯子槽滑坡为例,提出一种针对强震区高位滑坡的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案,以期供类似工程参考.该滑坡纵长540m,宽度约560m,体积1388×104m3,为特大型滑坡.经前期勘查发现,滑坡在横向上分为A、B、C三区,
降雨是诱发滑坡灾害的主要因素.基于颗粒离散元法建立了三维堆积体滑坡数值模型,探讨了降雨作用下堆积体滑坡的变形发展趋势,研究了堆积体滑坡在降雨作用下的启动水头.研究表明,随着水头增加,堆积体表面的裂隙数量增加并拓展,堆积体变形破坏加剧,累计位移逐渐增大,由局部区域颗粒滑塌到大范围破坏,堆积体的启滑与降雨作用形成的地下水头直接相关.
滑带土的应力松弛特征研究对滑坡变形预测和滑坡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孔隙水压力对黄土坡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室内三轴试验,对饱和滑带土在不同孔隙水压力条件的应力松弛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滑带土进行X射线衍射试验,获得滑带土的黏土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然后采用GDS三轴仪,开展饱和滑带土在稳定孔隙水压力和变孔隙水压力条件下的应力松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滑带土含有膨胀性黏土矿物,表现出一定的黏弹塑性特征
钙质砂作为岛礁工程主要填筑材料,其渗流特性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岛礁填筑体的稳定性.拖曳力是流体对岩土材料表面作用力,其直接反映岩土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岩土颗粒堆积体的渗流特性.当流体流速较高时,传统的达西定律已不再适用,超出达西定律适用范围的渗流区通常被称为非达西渗流区;此时,水力梯度与水流流速关系呈非线性.本文在前期对钙质砂渗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自制水流控制压差渗流装置开展非达西渗流试验
红层软岩边坡失稳问题是南方地区工程建设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其破坏主要是由于软弱泥岩遇水软化,因此,含软弱泥岩的红层边坡在水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值得重视.针对这一问题,在模型试验基础上,分析了含软弱夹层的红层边坡的灾变过程,得到该类边坡的破坏模式为牵引式多级次圆弧滑动的规律;据此,建立其软弱夹层失稳的力学模型.同时,基于前人软岩饱水软化试验数据和模型试验中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通过拟舍得到软化系数随饱
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因其隐蔽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成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难点之一,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桥梁、隧道、大坝等监测领域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在地质灾害监测的应用相对较少.本文在介绍光纤传感的基本原理基础上,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监测的地质条件、变形特征和环境效应等重要信息,结合分布式光纤传感、点式位移监测、数据传输、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