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国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来源 :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新的一号文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国策,从国外例如韩国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具体的办法,新农村要国家大力投入,是对农业的反脯,韩国政府颁布了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大量财政资源倾斜农村,这其实是在工业及经济大力发展后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充分尊重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经验。韩国的对农村支持也是综合性,既包括公共经济方面,也包括社会方面,包括有通自来水,通电,通公路,政府支持对农民的培训,在住房方面也是要求新的标准。建设新农村应重点加大五方面的扶持力度:一是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三是重点发展医疗、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支持农业生产,五是发展教育事业。
其他文献
本文对目前沈阳市如何在推进名牌战略中,加快与世界名牌接轨的步伐,创出更多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名牌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区域发展的竞争优势。营造企业发展的地区环境优势,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政府建立适合名牌战略发展的机制和加强对名牌企业的引导和推动。建立城市信息化,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化,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扶持重点企业,发展企业名牌。提高名牌知
本文对构建和谐沈阳,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重视历史人口学普及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文章指出,前不久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为了完成这一伟大的目标,站在新的起点上,要重视加强对广大人民进行历史人口学的普及教育,为完成这十一五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阐述了产业结构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相关影响,并以沈阳市为例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得出沈阳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应包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大力提倡生态文明观念等方面。调控产业结构的目标应该是促进而不是抑制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消除或减轻产业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压力,协调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集群经济又称为新产业区、新产业空间、柔性集聚体和产业集群。国内外对集群经济都有过相关的学术探讨,认为产业集群的主要识别标志是本地网络和植根性。本文以国内外对集群经济的研究作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基于集群经济的小城镇特色产业。文章指出:发展小城镇特色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形成小城镇特色产业并使之健康发展,应具备优势、龙头、基地、环境、创新五个要素,五个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为促进,缺一不可。因此,必
本文阐述了企业供应链战略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原则,综观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目前在许多产业领域我国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实力不够雄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运用企业的供应链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更快地融入世界经济,并且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脱颖而出,华晨金杯决定在SAP系统实施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以强
本文依据会计专业人员的相关管理政策,以2003-2004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年检数据为参照,以会计人员基本信息库为基础,发现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我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持有者的学历结构,级别分布情况,总结了年检过程中发现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为指导我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基础。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实现工业化,是本世纪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结合东北工业的现状和特点,高效、有序的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物流”是现代经济衍生出的新名词,但她与宏观国民经济运行和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的内在联系却早已有之。对处于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东北而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状况还将是影响经济快速平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发展中暴露出的诸多困境,我国的物流企业和政府该如何作为?
本文通过介绍GB/T19000-2000等相关标准对过程方法的要求,列出了沈重在贯彻执行过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应用过程方法、提高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设想和措施。
技术引进创新与技术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三种主要模式。目前,诸多学者基本得出东北及沈阳市发展装备制造业必须采用“以引进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原始创新为辅”的创新模式的结论。本文从分析现有文献入手,对技术的引进创新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先后分析了引进创新在规避风险、提高研发投入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并针对技术的引进创新对沈阳装备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进行了重点论述,在第三部分中笔者结合沈阳装备制造业的现
沈阳被信息产业部批准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数字化沈阳建设已经开始起步。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全面推进,沈阳将通过重点建设“两大平台、十项工程、十二个业务系统”完成构筑沈阳信息化建设基本框架。沈阳信息化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信息化人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我们忽视。随着沈阳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对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我国信息化人才的现状特点和沈阳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