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蓄水工程的中国古代园林营造及其经验初探

来源 :2015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416784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城市蓄水工程多结合造园活动展开,在满足城市供水功能前提下营造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景观。本文概述了古代城市主要的蓄水措施:建库蓄水、池塘蓄水,并详细介绍几个典型传统城市蓄水工程的历史变迁、兴筑措施、园林营造,总结了传统蓄水的历史经验,认为建立合理的绿色蓄水设施是解决当今雨洪问题的突破口,以期对现代城市雨洪管理有所启示。
其他文献
  城市水生态空间包含多个要素,但是人工、坡面、弹性的生态空间则是城市水生态安全的解决途径之一。兰州市由于独特的城市风貌骨架,排洪沟成为城市水生态安全的调节器。但是
  本文针对《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在区域水环境空间管理的不足,分析功能视角下的城市水环境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影响。文章在理解和系统总结国内外关于水环境空间、空间
  滨水区是城市景观空间的灵魂所在,也是市民进行休闲活动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随着城市滨水景观功能的变迁,以及现代人群社会身心需求的转变,对滨水区域范围内日常生活空间的
  关于河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成为生态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如何运用理论性、实验性的研究成果在景观设计领域中实践并反馈,是学科交叉潮流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
  本文从水视野对吐鲁番城市地区空间的支撑性、空间的差异性、空间的集约性以及空间的延续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从上述四个方面,为吐鲁番城市地区水导向规划提出了四项
在我国风景保护和规划实践中,时常面临水利设施建设与风景保护矛盾的尴尬局面.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调查,梳理美国大坝建设和河流保护的两大阶段,剖析促进美国河流管理思想变革
北京城市湖泊目前面临着缺水和污染的双重困境,而现有的补水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五环内的城市湖泊雨水利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
  中国传统城镇是先祖们智慧的结晶。面对日益严重的雨洪内涝,中国古城可以为缓解城市水患提供诸多启示。本文从中国古城镇的水系规划、水系蓄水容量和多重功能性质的水系利
  中国宋辽金时期的园林有了空前的发展,进入了园林成熟期。这一时期,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园林往往与水相关,这其中既有动态的水又有静态的水。那么这些水在园林中是如何循环
  近年来频发的灾害引发的城市水危机使得对水文化的保护格外迫切。如何在此背景下保护传承水文化遗产成为我们不可避免的一项责任。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分析其城市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