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冶金固废资源提铁研究

来源 :第十三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9.能源、环保与资源利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zhich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目的是提高赤泥冶金固废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品铁品位和金属回收率。实验中发现焙烧时间及焙烧温度都会影响产品铁品位以及回收率,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是焙烧时间越久、焙烧温度越高,产品铁品位以及回收率就越高。实验发现:1300℃时铁品位最高,为95.78%;1280℃铁回收率最高,为86.41%。合理恒温焙烧时间为30min左右,合理恒温焙烧温度为1280-1300℃左右。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半柔性路面胶凝材料(如水泥基等)易溶蚀、高收缩、低流态等问题,将矿渣粉引入赤泥体系中进行复合,构建了赤泥-矿渣粉二元体系胶凝材料。为明确该胶凝材料的灌注效果、路用性能及抗滑功能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研究赤泥基胶凝材料在冻融循环下的重金属离子溶出情况;采用CT扫描和锥束滤波反投影重构的方式对灌浆养护7 d后的赤泥基半柔性路面进行效果评价;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低温弯曲破
目前提出的充电桩时空动态负荷监测方法监测耗时过长,导致监测误差率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稳态特征研究一种新的充电桩时空动态负荷监测方法。根据充电桩的时间和空间信息顺序进行排列,对充电桩时空动态负荷数据进行稳态特征识别提取,主要从电力负荷的电流特征、电压特征、功率特征等方面来进行稳态特征识别提取。根据充电桩的位置分布对充电桩的电力负荷情况进行采集,根据数据分析检测结果,构建负荷数据二维矩阵以及负荷
为验证高铁赤泥熔融还原提铁水淬渣的胶凝性能,以及作为水泥熟料替代的可行性,随机取样赤泥熔融还原提铁水淬渣和未水淬渣进行对比试验,对比水淬(1号渣)和未水淬(2号渣)两种渣的基本性能,依照国家标准GB/T 18046—2017要求,以30%和50%配比做替代水泥胶砂抗压和抗折试验,以验证赤泥熔融还原提铁水淬渣作为水泥熟料性能,对比分析水淬和未水淬两种渣的性能差异。采用“钙化-碳化-适度提铁”处理低品
本文立足于未来人类社会将与新冠病毒共存的角度,论证“后疫情时代”互联网适老化的必然性,并展望在当前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未来互联网适老化的政策方针与改革路线。
随着房屋土建工程领域的发展,工程质量问题也受到普遍关注。在工程施工中,将质量管理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予以实施,可以推进房建工程的健康稳步发展,避免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需要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定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关键环节,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直流支撑电容器是牵引变流系统的关键器件,也是极易出现故障的电气部件。由于电压、充放电频率、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电容器的老化速度加快,其实际寿命与制造商手册中的数据相差很大。因此,有必要对直流支撑电容器状态进行辨识,从而保障列车牵引变流系统安全运行。目前,已有较多学者对电容器状态辨识开展研究。但是,铁路应用中的直流支撑电容器状态辨识噪声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在某些情况下,电压传感器测量噪声与电压纹波分
大规模集成电路正朝着高密度、低功耗、微型化的趋势发展,对材料性能要求日渐提高,铜基材料凭借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功能特性在集成电路及相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铜基材料在引线框架、互连材料、键合丝、集成电路载体、热管理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在集成电路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石墨烯/铜复合材料能够综合铜和石墨烯的性能优势,表现出高强高导、超高导电、高导热低膨胀、化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增加了建立河长制的要求,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各级首长对行政区域水环境治理的责任。本文在评估分析我国河长制实施成效、现有考核方法体系及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河湖断面综合水质评价和污水管网污染负荷截污率两种量化考核方法,以提高河长制成效考核的科学合理性。文章以上海市苏州河治理为例,介绍了综合水质考核方法的应用。分析了我国各省(区、市)的污染负荷截污率,发现全国平均仍有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第5个学习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此任务群涉及文学阅读与文学写作两个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在实际教学中,必然会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如何聚焦“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期刊
脑机接口是指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在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起一条直接的信息交流通路。相较于侵入式脑机接口,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具有低成本、低风险、易操作等优势。近年来,利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对外设进行控制逐渐成为一种新型人机交互方式,而脑机接口控制策略是该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脑控策略的分类和发展,其次详细描述了直接和共享两种控制策略的基本特点,再次对比分析这两种脑控策略的优缺点,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