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前方入路行髋关节外科脱位的解剖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hua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侧卧位经Kocher入路行大转子截骨的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在髋关节内疾病的手术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直接前方入路(DAA)具有微创和显露直接的优势。为此,本课题拟通过基于新鲜尸体标本的解剖研究,探讨采用DAA行髋关节外科脱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其他文献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它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如何有效地止痛,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对做好骨科病人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目的:探究骨盆骨折合并腹腔间隙综合症(ACS)的早期发现、诊断及相关治疗,提高骨科医师对腹腔间隙综合症的重视程度及救治水平.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ICU、EICU收治 的16例外伤合并 骨盆骨折导致腹腔间隙综合症患者,男性11例,女性5例,平均 年龄32.73岁 ,纳入标准:年龄在18周岁以上,相关辅助检查确诊患者存在骨盆骨折 .
Background Hemoglobin in patient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is reduced,and the rate of blood transfusion can be as high as 39%.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drainage(ABTD)can be used to wash an
目的 探讨股骨不典型骨折的的诊治愈合特点,结合文献回顾总结恰当治疗方案。方法 汇报分析本院治疗的两例不典型股骨骨折患者诊断治疗过程。结合病例复习不典型骨折的相关文献,分析不典型骨折的发生、诊断要点、治疗手段与愈合特征及预后。
目的 比较采用切开复位后克氏针内固定及儿童限接触钢板内固定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高位肱骨髁上骨折及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0例GartlandⅢ型儿童高位肱骨髁上骨折及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性骨折,根据内固定的选择,分为克氏针内固定组(9例)及儿童限接触钢板内固定组(11例),两组患儿性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输注液体的次序对其早期成活有无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3年3月-2016年1月期间102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四肢创面的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A组)51例采用参考患者生理生化指标予以调整液体次序,对照组(B组)51例采用按医嘱单的液体次序予以执行。
目的 探讨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下腰椎单侧固定椎间融合的可行性、有效性及疗效.方法 47例患者,男31例,女16例;年龄31~65岁,平均51.5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3年6个月.
[目的]在伴有骨质疏松脊柱疾患的手术治疗中,将自主研发的CICPS固定骨质疏松椎体,观察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2011-8~2015-4我科共手术治疗该类患者128例,男性28例,女性100例;其中腰椎滑脱症5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75例,椎体骨折27例,强直性脊柱炎伴后突畸形15例。
目的:探索GIT1Y321在PDGF所诱导的FAK的活性及在成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Toinvestigatethefunctionoftyrosine321ofGIT1inassociationwithFAKandregulatingosteoblastmigrationinducedbyPDGF.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与成骨细胞复合培养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确定两者的最合适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