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溶弱酸性药物固体分散体的非pH依赖性释放研究

来源 :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尼美舒利为难溶弱酸性模型药物,研究提高该类药物释放速率的方法。
  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尼美舒利固体分散体;测定含不同碱化剂(包括NaOH、KOH、Ca(OH)2、Na2CO3、CaCO3)的尼美舒利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释放速率。
  结果:加入碱化剂能显著增加尼美舒利在蒸馏水中的释放度,碱化剂不同,药物的释放度不同。
  结论:在尼美舒利 PEG6000 固体分散体中加入碱化剂可显著改善该类药物的体外释放特点,并呈现明显的非pH依赖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式对芍药甘草复方大鼠血中移行组分的药动学影响,从药动学角度阐释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的合理性。  方法:在建立芍药甘草体内成分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药动学方法比较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的大鼠血浆中各药味特征移行入血成分含量的变化,并对药动学参数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移行入血的6 个成分在体内的吸收趋势均为芍药甘草合煎液大于单煎合并液,其中保留时间为5.2、11.0、12.0
卵巢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其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是外科的细胞减灭术后进行紫杉醇和卡铂的联合方案化疗。多西他赛作为半合成的紫杉类化合物,对治疗铂类耐药或紫杉醇耐药的卵巢癌具有一定疗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作为一线方案治疗卵巢癌,显示出了较高的有效率,其有效率与紫杉醇联合卡铂相同,但神经学的毒副作用明显低于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所以推荐用多西他赛加卡铂联合化疗作
目的:研究已合成相对于帕潘立酮毒性较低的帕潘立酮前体药物乙基立酮在大鼠胃肠道给药后的吸收代谢情况并初步筛选胃滞留片处方。  方法:通过大鼠原位胃灌注实验和大鼠小肠单向灌流实验,计算帕潘立酮和乙基立酮在体胃肠吸收速率常数(Ka),并通过分析帕潘立酮和乙基立酮在大鼠胃肠道中的吸收代谢情况,设计制备并筛选了乙基立酮胃滞留片。  结果:乙基立酮在胃内吸收2h后的Ka值为219.33±0.51,吸收百分比可
目的:筛选扑热息痛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处方组成,并对其体外释药进行研究。  方法:应用中心组合设计-效应面法,借助试验设计软件Design Expert 7.0(试用版)绘制响应面曲线图,筛选并优化适宜的处方;采用相似因子法对该处方与S-40为基质的传统栓剂的体外溶出进行比较。  结果:两个考察因素和考察指标之间存在可信的定量关系,二次多项式模型比多元线性模型置信度高。按预测处方制备的原位凝胶,在3
目的:研究扑热息痛温敏凝胶的制备方法,考察扑热息痛温敏凝胶直肠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  方法:家兔直肠给予扑热息痛温敏凝胶剂、S-40 酯栓剂、普通栓剂、普通凝胶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中的药物浓度。  结果:4 种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 分别为13.5±2.6),9.8±3.3),8.6±1.7),9.9±3.1)mg·L-1;tmax 分别为25.4±7.1), 1
目的:研制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ABZ-CS-NPS),并初步考察其冻干制剂的制备。  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TPP 交联法制备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均匀设计优化制备工艺;透射电镜、红外对纳米制剂进行考察;动态透析法探究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冷冻干燥法制备纳米粒冻干制剂。  结果:制得纳米粒形态圆整,粒径分布均匀,载药量(13.38±0.44)%,包封率(79.57±0.96)%。冻干前后的粒
Background: Policy makers increasingly emphasize their need for information based economic outcomes to make reimbursement decisions. Objective: This analysis evaluates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etaner
葡萄糖酸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一步反应制备葡萄糖酸钠,总收率约80%。
目的:通过对壳聚糖进行化学改性,调节其亲水疏水性能,从而拓宽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方法:本文,用2-羧乙基三苯基氯化磷对壳聚糖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合成了N-壳聚糖季磷盐(NPCSs),用FT-IR、1H-NMR、XRD 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SEM 表征其冻干样品的形貌,最后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pH 缓冲能力和紫外吸收的性质。  结果:通过化学改性,壳聚糖的水溶性得到显
目的:研究双黄连褶皱微粒的制备方法及微粒褶皱性对可吸入性的影响。  方法:通过控制喷雾干燥参数制备褶皱性微粒,粒子形态通过SEM 进行观察,并测量其粒径分布,松密度,含水量及熔点,用NGI 测定其可吸入性。  结果:进料浓度、温度,雾化气体流量(喷头压力)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决定所制备微粒的表面褶皱性。当三种微粒的粒度分布、含水量及熔点无明显差异时,提高微粒表面褶皱程度能显著提高干粉吸入剂中双黄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