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Barton经验估算方法的力学特性

来源 :2006年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254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锯齿状及波状粗糙起伏结构面抗剪强度计算公式,运用粘着摩擦学原理考虑了结构面微凸体的犁沟效应.在此基础上,对Barton经验公式进行了力学解释,指出该公式不仅形式上符合摩尔-库仑剪切破坏准则,而且具有同样的力学机理.只是摩擦角增加了起伏角一项,粘聚力也要根据起伏角进行修正.指出工程上常用的计算公式适用于低法向应力状态.
其他文献
根据干熄焦工艺特点,在保证自然循环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参考干熄焦余热锅炉运行经验,设计研究干熄焦锅炉在高压下实现自然水循环的受热面结构布置和热量分配情况,分析研究设计所得热力特性参数,为高压自然水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的进一步设计及研发提供了设计依据.
自行研制了一套高精度测试混合物汽液相平衡的实验系统.其中包括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在-40~95℃范围内,测量的不确定度小于±10mK),高精度压力测量系统(测量范围为0-3.5MPa,测量的不确定性1.4kPa),高精度控温水槽(室温+5~95℃),高精度控温的酒精槽(-40~50℃温度区间),真空及配气系统等.此外以VisualBASIC为开发平台,为实验台设计并开发了一套集实时数据采集、自动控
本文定义了新的用于推算混合工质蒸发潜热的对比法则,发现了混合工质蒸发潜热与其纯组分蒸发潜热的无量纲关系有同一化规律,进而给出了利用纯工质蒸发潜热计算混合工质蒸发潜热的方程:另外,本文还寻找到利用纯组分的标准蒸发潜热拟合混合工质标准蒸发潜蒸的关系式,以及使用个别数据点标定标准蒸发潜热的方法,确立了混合工质蒸发潜热的基准尺度;本文比较了文献中5种二元和三元混合工质的推算值与文献值,平均绝对偏差小于1.
本文在完善已有制冷工质测试实验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测量二元混合工质气液相平衡数据的方法,测试给出了R410A以及其它两种二元混合工质(R125/R600a、R143a/R227ea)的气液平衡数据.其中R410A作为参考工质,比较分析了它的测试值与REFPROP数据库的计算值,所有偏差在±2﹪之内,其平均绝对偏差为1.45﹪,整个测试系统和方法是合理的.然后结合之前工作中提出的泡点压力方程进行
本文以湿空气透平和压缩空气蓄能系统中的工质湿空气为研究对象,运用提出的一个适合计算高温高压湿空气热力学性质的对应态维里方程,对湿空气的偏差焓和偏差熵进行了计算.在湿度0≤W≤1kg/kg(A),温度小于573.15K,压力小于5MPa时,与ASHRAE用的多项式维里方程计算得到的偏差焓和偏差熵进行了比较,误差很小;同时得出压力和湿度越大,偏差焓和偏差熵越大,温度越高,偏差焓和偏差熵越小的结论.用这
为了在亚临界到临界点这个大范围内保证制冷剂物性计算的快速、稳定、可逆,提出将整个数据区间划分成若干个子区间分别进行隐式拟合,并且保证相邻子区间连接点处的连续与光滑,以及通过求分析解从隐式方程中得到显式物性计算式的方法.
为了检验快速物性计算方法的效果,给出了R410A的快速物性计算公式,公式的应用范围为饱和温度-60℃至临界温度,过热温度0-65℃.R410A快速物性计算公式与NISTREFPROP6.01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速度快1500倍,平均相对偏差小于0.01﹪.
重庆较新线跨座式轨道梁与一般箱梁在温度梯度模式上有相当大的差别,本文基于瞬态热传导理论,建立了轨道梁的温度场数值模型,通过计算数值与实测数值的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跨座式三跨轨道梁的温度梯度模式.采用空间有限元模型,对轨道梁的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进行了计算,并与国家现行公路、铁路规范温度荷载下轨道梁的效应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几项重要的结论,对同类轨道梁的设计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结合工程实桥的裂缝观测、有限元分析结果,系统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裂缝型式与成因.对连续箱梁桥典型裂缝分布现状进行了分类归纳,系统分析了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对引起箱梁开裂的主要因素如纵向预应力束布置方式、竖向预应力大小、温度梯度模式等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表明纵向预应力束布置方式和竖向预应力大小对箱梁腹板斜裂缝的开展起着主要的作用.
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西四环公路下输水隧洞、支洞和岔洞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使用基于弹塑性增量理论的三维有限元方法细致地模拟了主输水洞、支洞和岔洞预加固、开挖和支护等施工过程,并模拟了混凝土和注浆地层的力学参数随龄期的变化过程,得出了一系列对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根据工程类比,进一步证明本文的研究成果是可信的.本文的研究对于公路下软弱地层中暗涵和岔洞的施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