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森林经营取向研究-以云南省德宏州芒令村为例

来源 :第十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houk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芒令村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户经营方式的选择和农户林地流转意愿作出了分析,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林改后农户经营取向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自主经营是农民最为偏好的经营方式;2)联户经营被部分农户排斥;3)农户流出林地意愿较低;4)部分农户流入林地的意愿较高;5)影响农户林地经营方式偏好的主要因素包括户主的年龄、受教育年数、经历,家庭劳动力数量以及林地面积;6)影响农户林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包括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户主的经历、劳动力数量以及林地面积。
其他文献
鄱阳湖为我国重要湿地,也是我国最早列入7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典型的淡水湿地特点。其生物资源丰富,分布有多种国家级保护植物和动物。近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等众多原因,鄱阳湖湿地生态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文章系统分析了鄱阳湖湿地生态资源存在的主要威胁,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具体对策。
以老山林场为研究对象,在对生态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分析选择的基础上,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持、调节小气候、固碳释氧、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生态经济价值进行评估,指出老山林场森林水源涵养效益显著,应以此为重点实施适应性管理,并在评估方法与评估对象的选择上作进一步的改进。
林业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主要领域,双方在林产品和木制品行业互补性强,林产品和木制品已经成为双方最重要的进出口货物之一。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林产品贸易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是2010年自贸区的启动的大背景下,双方的林产品贸易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本文以中国和东盟10国林产品贸易概况为研究基础,运用RCA指数对中国与东盟的显示性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中国与东盟林产品贸易存在较强互补性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
森林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木质林产品作为森林资源的延伸,其碳储存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研究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和贸易的碳流动,对温室气体减排要求下调整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结构提高碳储量及更好地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IPCC指南框架下的木质林产品碳量核算模型,研究了1961-2011年中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及碳汇贡献,继而分析了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碳流动. 研究显示
科研团队是实现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重要科研活动单元.学术界已就科研团队性质、作用、创新效果及管理开展了多方位研究,然而在测度科研团队层面协同创新绩效的相关文献上较少报道,且在科研团队创新绩效测度上未能剥离外部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的影响,因此对决策单元的创新绩效评价很难做到准确和客观,当然就规模效率状况亦无法明确认知.由此,本文在对苹果、梨、茶叶、桃等林果业国家级科研创新团队调研的基
目前,我国林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已成普遍现象,林权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通,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来合理配置资源已是大势所趋。在林权流转过程中,价格作为市场供需的调节器,是实现林业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流转价格能引导高效的流转行为。 当前国内不少学者对林权流转价格展开研究,但大都集中于价格的影响因素及估价理论等层面,对林权交易市场中价格的形成研究较少。研究林权流转价格的形成机理,对规范林权流转市场
林地是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推进和规范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成为必然的历史选择。本文在上述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观察,从农户微观视角,基于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学科基础理论与方法,分析农户林地使用权流转的福利变化,并对理想状况下福利改进与实践流转情形的差异加以解释,以期能促进我国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规范化、市场化
家庭承包制度的实行决定了土地调整是应对人口压力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选择。在对集体林权改革时福建建瓯市范村林地调整的背景、实施过程及其绩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林地制度安排的选择及其绩效是内生于农村内部的社会权力和博弈结构。不均衡的村庄社会权力结构及其决策过程会导致改革重效率而轻公平,进而改变了村庄的发展轨迹。对林改中出现的问题,不应就林业论林业,应该从整个农村综合发展的角度来解决。
通过论述APEC主要成员国在打击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方面采取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展现了国际社会的努力和在政策方面的创新,虽然实施效果尚难以得到准确评估,但中国作为木材贸易大国,对此应加以重视。
南方集体林区的森林资源产权市场交易平台呈现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县(市、区)级为核心的市场交易平台体系、有效促进和规范了森林资源产权交易、功能多样、政府推动等特点。但目前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性质界定不清、名称各异、交易不充分,私人权属性质的森林资源产权场内交易较少等。为此,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对森林资源产权市场交易平台进行整合,进行合理定位和功能划分,统一交易平台名称和交易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