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3-二氯-2-丙基)磷酸三酯(TDCPP)作为一种目前最常见的有机磷系阻燃剂,已成为环境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的又一个热点。前期研究表明,水生生物和禽类暴露于TDCPP后,显著干扰机体甲状腺激素稳态,包括降低T4水平,升高T3水平。目前研究着重探讨TDCPP是否对哺乳动物也具有甲状腺内分干扰影响,并尝试阐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材料和方法】分别以0,50,100,250mg/kg/d的暴露剂量连续经口灌胃青春期雌性SD大鼠21天,每天观察临床特征并记录体重。收集血清检测TSH,TT3,TT4,FT4含量变化;组织切片(HE染色)用于检测甲状腺形态学病变。另外,甲状腺和肝脏组织中涉及甲状腺功能以及毒物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被分析,用于进一步探究化合物在分子水平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暴露于250mg/kg/d剂量的TDCPP,造成实验动物体重明显下降,血清TT3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TT4和FT4水平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下降的趋势。而且在100和250mg/kg/d两高剂量暴露组中,甲状腺、肝肾绝对重量,以及甲状腺脏器系数均出现统计学意义升高。前期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DCPP暴露诱导肝脏CYP3A1和UGT1A6基因与蛋白表达出现显著的剂量依赖性上调变化。此外,组织病理结果表明,100和250mg/kg/d的暴露剂量可造成大鼠甲状腺滤泡细胞增生。然而,血清TSH水平和甲状腺TSHR基因表达仅在低剂量(50mg/kd/d)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下降,但在两个高剂量组却出现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的趋势。【结论】高剂量TDCPP暴露激活大鼠体内解毒、脱碘、以及葡萄苷酸化代谢通路,造成机体甲状腺激素紊乱,从而诱发甲状腺滤泡增生作为一种代偿机制维持机体甲状腺激素稳态,保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低剂量和高剂量TDCPP暴露对哺乳动物甲状腺毒性作用可能涉及不同的分子机制,因此,下一步研究将主要关注长期低剂量TDCPP暴露对哺乳动物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