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评估影像诊疗一体化药物的中国人群的胆囊癌模型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QWSX1234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中国人群的胆囊癌模型,用于影像诊疗一体化药物疗效评估.方法 从中国人群的临床病人胆囊癌组织上取材,通过MiltenyiBiotec公司组织处理相关产品获得高活性的单细胞悬液.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利用胰酶-EDTA消化法去除成纤维细胞,纯化获取胆囊癌细胞,成功建立胆囊癌细胞系,并命名为ZSX-HGC细胞.采用免疫组化(IHC)和免疫荧光(ICC)分别Cytokeratin(7、19)和Pan-Kertain和Vimentin确定培养的肿瘤细胞为上皮来源.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细胞计数法绘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曲线.DNA图谱分析确认肿瘤细胞来源.核型分析检测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异常.BALB/c裸鼠皮下接种ZSX-HGC细胞,观察ZSX-HGC细胞的成瘤能力.结果Cytokeratin7、Cytokeratin19和Pan-Kertain均在ZSX-HGC细胞中高表达,而Vimentin则表达.ZSX-HGC细胞体外连续传代120代以上,形态上具有典型的恶性上皮细胞特征,倍增时间约为28h.小鼠皮下接种EH—GBI细胞后的成瘤率为100%.DNA图谱分析确定ZSXHGC细胞与所取病人信息吻合.该细胞具有亚三倍体的核型,模态染色体数在55-58.BALB/c裸鼠皮下接种ZSX-HGC细胞后的成瘤率为100%.结论 成功建立中国人群胆囊癌肿瘤模型,为胆囊癌的影像诊疗一体化药物评估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ep、Ve、Vp、PS、Fp)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中的价值.资料和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子宫肌瘤患者(37个子宫肌瘤),术前均行盆腔3.0T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选择extendedtofts和exchange单血供模型拟合出37个子宫肌瘤的血流动力学参
目的:约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药物治疗无反应或反应差,尽管以往大量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脑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但是目前仍然缺乏可靠的预测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标记物.本研究旨在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探索可以预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药物反应的影像学指标,从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本实验共纳入经抗精神药物治疗1年后有效的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20例和无效患者20例.
目的:应用改良MEWS预警评分系统对脊柱外科危重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和评价改良MEWS预警评分系统对脊柱外科危重患者病情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将本科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106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脊柱外科住院危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两组病例均采用相同的脊柱外科危重病人护理程序和护理常规,其中实验组在护理过程中增加采用改良MEWS预警评分系统判断早期危险,采用并实施PDCA循环管理。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引起术口周围瘀斑形成的可能因素,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层面观察瘀斑出现的原因.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科2014年4月1日~2015年8月31日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73例,术后12~24小时常规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根据术后是否出现瘀斑分为瘀斑组和非瘀斑组,观察并记录术前与术后第1、3、7、14天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血沉(ESR)、C-反应蛋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长,并且呈年轻化趋势.因此,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疗效和疾病预后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学者们对乳腺癌的研究已达分子生物学水平,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因素决定了组织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也在指导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中起到极其重要作用.目前,乳腺病变影像学检查方法有乳腺X线检查、超声及MRI,但乳腺X线检查具有辐射且对致密型乳腺的病灶检
目的:探讨DSA介入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随机选取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患者进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以及肠系膜下动脉DSA造影,并选择性的实行靶血管栓塞介入治疗. 结果:30例患者中20例造影剂外溢者,血管异常者10例.20例造影阳性的患者在经过栓塞介入治疗后动脉消化道出血情况得到缓解,并经过随访发现栓塞
目的:分析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影像表现特点及病理特点,提高对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影像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 结果:患者年龄3-74岁,平均年龄34岁.肿瘤均位于后纵隔,共计14个病灶,其中5个位于上纵隔,3个位于中纵隔,4个位于下纵隔,2个位于中上纵隔,紧贴胸壁及椎旁生长,边界清楚,呈圆形、半圆形或
目的 胃癌是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胃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但不同的的胃癌分期,选取的手术方式不同.根据UICC和AJCC共同公布的胃癌TNM分期法,分期的病理依据主要是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情况.因此,在考虑术前术后化疗的基础上,准确的术前分期对手术术士的选择及胃癌预后尤为重要.超声内镜在评估早期癌症对胃壁的侵袭更精确,但是在评价狭窄部位和远处转移有其局限性.磁共振可评价胃癌分
Objective:Toinvestigate theimpactofSSF-anovelvendor-specificmotion-correctionalgorithmonimagequalityofcoronary arteryincardiacphantomundergoingcoronaryCTangiography,withassessment
目的 探讨在CT增强检查中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及干预影响碘对比剂外渗的护理因素.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CT增强检查中引起碘对比剂外渗的相关护理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该活动的效果. 结果 通过圈员共同参与使得由护理因素引起的碘对比剂的外渗率由61.1%降低至改善后的30.4%,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分析及干预碘比剂外渗的护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