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北山小草湖火山岩系形成时代的重新厘定及意义

来源 :2009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dong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北山小草湖一带分布着一套发生韧性变形的火山岩系,前人称之为小草湖岩片。对于该套火山岩系前人曾有不同认识,最初甘肃区测一队(1967)将该套地层命名为二叠纪哲斯群下组:随后酒泉地调队在1:5万青泉幅区调报告中将其修订为方山口组,之后甘肃遥感地质中心在1:5万垒墩子幅、音凹峡幅、窑洞梁幅区调报告中均将此套地层亦改称为方山口组,并建立了“小草湖糜棱岩带”非正式填图单位:1:25万马鬃山幅区调(2002)将其划归志留纪。本次研究根据遥感影像、宏观岩貌,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的对比研究和LA-ICP-MS单颗粒铅石微区U-Pb同位索测年,证明该火山岩系并非志留纪,而是二叠纪。
其他文献
@@夏塞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四川省两部巴塘县义敦海子山北侧。在大地构造上位于两南“三江”义敦岛弧带两侧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昌多阔一格聂构造岩浆岩带中段。在区域上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恰斯群、震且系和古生界地层。其中,震旦系和古生界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夹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三叠系在义敦岛弧带广泛发育,总体为一套巨厚的海相浊流沉积的浊积岩夹碳酸盐岩、火山岩。区域上构造线总体呈NNW走向,由一系列近于平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的塔特勒克布拉克花岗岩体出露面积大,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分布在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两北侧,对该花岗岩岩体进行精确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以及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可以为判定该花岗岩体产出的构造环境及其物质源区、进而深入探讨阿尔金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约束资料。
@@西藏冈底斯构造带是一条巨型的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该带中成矿作用与新特提斯洋俯冲、陆陆碰撞及陆内伸展造山引起的岩浆岩响应有密切关系。驱龙地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段南缘的冈底斯陆缘火山一岩浆弧的东段,南邻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河北矾山杂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燕辽-阴山碱性岩带中的一个重要岩体,其中赋存有特大型磷灰石矿床及可利用的磁铁矿矿床。岩体由石榴石辉石正长岩、单斜辉石岩和正长岩组成,各类型岩石呈同心环状分布。本文研究表明,石榴石辉石正长石是岩浆直接冷却的产物,单斜辉石岩和黑云母岩为堆品成因,而正长岩是单斜辉石和黑云母结晶分离之后剩余熔体冷却的产物;同心环状特征是同期岩浆处于不同的物理条件下演化的结果。本文解
@@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是探讨花岗岩成因的重要窗口。对于包体的成因,一直存在“岩浆说”和“熔渣说”之争;前者认为包体是花岗质岩浆结晶早期析出的暗色矿物堆积体,或是两种不同性质岩浆的混合;后者则认为包体是岩石部分熔融后的残余熔渣,但对熔渣的来源有不同的认识。
@@漳浦复式岩体位于福建东南部沿海,是一个南多期岩浆作用形成的复式大岩基,出露面积约1500 km2。根据岩性及岩相特征,该复式岩体主要可肢解为塔潭和古美山二大单元。塔潭单元是漳浦复式岩体的主体组成部分,约占整个复式岩体出露面积的80%,可进一步区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二部分,中心相主要分布于漳浦长桥、深土、霞圳一带,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19.2±2.5 Ma;边缘相分布在龙海
@@夏威夷火山岛链是南地幔热柱作用下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长期不断地喷发在向两北漂移的太平洋板块之上形成的火山岛和海山链。现今仍然活动的地幔柱当中,夏威夷地幔柱的温度最高,生存时间最长。因此夏威夷地区作为研究地幔柱的最好的天然实验室,被世界地球科学家所重点关注。该区比世界上任何地区研究的详细和深入,相关研究为发展地幔柱成因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火成岩省以短时间内巨量喷发大面积玄武岩为基本特征,其形成与地幔柱头部的广泛熔融作用直接相关。与大火成岩省有关的玄武岩具有面积广大、喷发时间短、喷发量巨大、伴有高温岩浆和具有OIB型地球化学特征等特点,因此被称为Flood Basalt。
@@我国东北富钾火山岩省由近70座火山,6000多平方公里以熔岩为主的火山岩组成。它主要包括松辽盆地北缘东两向的讷谟尔河断裂与小兴安岭两北段西南坡之间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和科洛火山群,嫩江断裂以两大兴安岭东坡的诺敏河-甘奎河火山群及马鞍山火山,小兴安岭中两段北麓的逊克火山群,以及规模较小的二克山、讷河和小兴安岭火山群。
@@环斑结构是花岗岩的一种特殊结构,是指碱性长石斑晶以浑圆状为主,有的还具有斜长石外壳,碱性长石和石英具两个世代。这种结构自Sedoholm 1891年首次描述以来,一直吸引着人们,但其成因一直没有解决,已提出了多种成因机制,如(l)岩浆的混合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2)出溶作用;(3)岩浆上升时压力和水含量的变化。然而,这些机制并不能解释所有环斑结构的成因问题。如出溶作用不能解释碱性长石的卵球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