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 2 0例 ,男 8例 ,女 12例.肝血管瘤瘤体最大直径 5cm~ 2 3cm ,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血管瘤供血动脉 ,一次或分次输注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 :介入手术成功率 90 .5 %总有效率 90 % ( 18/ 2 0 ) ,并发症少 ,术后复发率低.结论 :超选择动脉插管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的很有价值的方法 ,可作为首选 更多还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复合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1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我院接受复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行介入+开颅复合手术治疗,12例行造影+开颅复合手术治疗.术前在知信行模式指导下给予系统专业性的健康宣教、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管理并发症并针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 结果1例出现脑疝、1例术后第3
目的 采用256层螺旋CT对房颤患者右心耳的形态结构进行定量测量,研究房颤时右心耳的形态结构变化,完善右心耳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取60例房颤患者及200例窦性心律患者,将原始扫描数据进行右心耳重建,于工作站对右心耳容积、高度、基底部长短径等参数进行测量。
1.目的 探讨临床体征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2 .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66例,年龄27~78岁,病程6个月~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诊疗标准[1].详细记录所有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表现.
目的 提高急诊床旁医学影像的准确性.方法 很多时候,急诊照相(包括急诊床旁照相)的原则,就是一个字“快”,部分的忽略了摄影体位的标准化.急诊患者由于受自身病情的影响,在投照体位上不可能像我们常规检查时,摆放的那么标准,而临床诊断又需要尽可能完整的将关键性信息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在检查时,快速的选择最恰当最优化的检查方法和手段,来投照出满足影像诊断要求的图像.1、首先是床旁机的日常维护,保证床
目的 评价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本科自2014年1月至7月共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包括:卧位,术后遵医嘱卧床休息24-48h,取平卧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5-20cm,有利于静脉回流;病情观察 IVCF植入术后4-6h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术后遵医嘱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至平稳。密切观察患者静脉穿刺部位有无渗血
目的 比较原始数据迭代重建算法(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AFIRE)与传统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算法对胃癌术前分期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40名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28层双源FLASH CT术前分期扫描。将原始数据通过SA
目的:探讨局部加压摄影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在我科进行常规体位乳腺检查发现可疑病变患者55例,对其可疑病变处进行局部加压放大摄影,分析对比常规体位检查与局部加压放大摄影对病变显示的特异度及灵敏度。 结果:乳腺常规体位摄影与局部加压放大摄影的特异度分别为82%和90%,灵敏度分别为83%和94%。常规体位摄影检出的病灶由于周围组织重叠较多而显示不清,经过局部加压放大后,清晰显示病
目的 对飞利浦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机的故障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维护管理方法。 方法 统计分析飞利浦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机发生的各种故障。 结果飞利浦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机的故障主要包括主机无法正常启动,启动机架异常,扫描图像出现伪影,机器不能正常曝光,以及检查床升降问题等故障。 结论 分析各种故障原因可以为医院的工程人员处理该系列的CT机
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 发展的重要生物学过程,因此针对其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随着分子影 像学的出现,以及对血管生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活体监测肿瘤血管生成及评价靶向介入治疗的疗效成为可能。本文就血管生 成与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以及介入导向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分子影像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l型(EV71)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MRI表现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6年12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HFMD)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可能机制。 结果:HFMD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AFP)2例,MRl表现为矢状面脊髓内长条形长T1、长T2信号,横断面显示相应节段脊髓前角点状长T2信号,增强扫描部分前角、脊神经前根明显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