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重力下低温液氧长期储存的模拟研究

来源 :2016年第九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d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长期在轨运行中某型液氧贮箱内的压力、温度、气液相界面等参数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了该型贮箱在轨运行时的平均漏热量为6.84W·m-2.对贮箱进行了5天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贮箱上部的气枕区并不稳定;液相区存在相对高速运动的气团,削弱了液相区的温度分层,使得液相区温度基本均匀.
其他文献
多联机空调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有效并可靠降低其振动和噪音,已引起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基于对多联机室外机橡胶固定块的功能分析,我们进行了优化设计和相关的性能测试。优化后的结构不影响管路系统可靠性。新款橡胶固定块不仅能节省成本,优化生产制造工艺,还可优化吸气管和回油管的应力。
基于热湿分段处理空调系统,构建以R32/R236fa(60%/40%)为循环工质的双冷源制冷机组(火用)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机组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通过理论(火用)分析和实验(火用)分析对系统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冷却水温度为32℃时,高温冷冻水为17℃、低温冷冻水为8℃时,系统总?损最小为0.68 kW.
混合冷剂各组分的配比对其传热与流动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制冷循环和性能优化研究的重点。在实验研究以及工程应用中有必要对混合冷剂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本文以绕管式换热器管侧流动与传热特性实验研究为基础,建立了该实验系统循环工质的组分测量方法。本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混合冷剂的组分测量,为研究其流动与传热特性提供了保障。
利用太阳能发电驱动真空制备冰浆系统,对该系统建立经济性分析模型,从单位供电成本、投资回收期角度进行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系统单位供电运行成本很低,能有效缩短系统投资回收期;太阳能电池板费用占初投资大部分,可从减少太阳能板投资上提高系统经济性。
大容量的冰箱需要采用并联双蒸发器分别控制各箱室的温度,现有的顺序控制策略在动态工况下容易导致箱室温度超限和偏离目标平均温度的问题。本文的目的 是提出一种新的控制策略,解决现有的顺序控制策略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有的顺序控制策略的问题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各箱室需要冷量的紧迫级别来进行冷冻/冷藏循环的切换的温度优先级控制策略,并分析了该控制策略如何解决在动态工况下箱室温度超限和偏离目标平均温
本文将R447A在水力直径为0.86mm的圆孔扁管中内的冷凝换热特性与R134a、R32进行对比研究.在饱和温度为35℃、40℃、45 ℃,质量流量为60-200 kg/m2s的实验工况下,获得了三种工质在不同工况下的冷凝换热系数.发现冷凝换热系数随干度的降低而降低,这种下降趋势在高干度时快于低干度.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对几种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并且对地源热泵与空气源热泵两种热泵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其在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与经济性进行论述与分析,得出了地热源和空气源热泵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与可行性,是建筑节能设计可以首要考虑的能量来源。
变压器是电网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它的经济性、安全性与环保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热。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6K,变压器老化率增加一倍。目前变压器降温主要为油浸自冷、油浸风冷式等,没有利用浅层水源对变压器进行降温的技术。
本文将对地源热泵技术的技术适用性、经济可行性做出量化评价与分析,并将评价结果与查阅得到的集中燃煤供热与空调制冷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地源热泵和传统供热与制冷方式相比而具有的优势。对比分析表明:相比于传统的集中燃煤供热以及空调制冷,地源热泵系统有着较好的节能效应,虽然初始投资额度较大,但相比其他供热方式依然可以接受,而且运营阶段的维护费用及技术门槛都较低,在现阶段作为一种辅助冬季供热及夏季制冷
蓄冷是减少空调设备用电对电网冲击、平衡电网峰谷负荷的有效手段。本文在溶液蓄能空调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利用低品位热能或热泵加热浓缩溶液储能,再利用阻尼渗透转换为机械功输出,从而实现热功转换与储存,分析计算表明有较高的理论储能密度,探讨了可能的应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