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江南文人的经世思想--以袁枚为例

来源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浙江省文史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3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乾盛世”江南地区经济活跃、文化兴盛,袁枚是“康乾盛世”江南文人中的优秀代表,他生于钱塘,定居南京,主要活动范围亦在江南一带。袁枚一生历经仕宦与归隐,并在生前名声大显,且生活优裕。本文将从袁枚经世思想之政治思想、袁枚经世思想之经营理念、袁枚经世思想之交游思想三部分出发,梳理袁枚勤于吏治的经世思想及其选择辞官的背后原因、其钱财观和善于经营的经世理念,以及分析其在广阔的交游中表现出的处世行为,以期对“康乾盛世”江南文人这类群体的整体情况作一个投射。
其他文献
本文就宋室南迁至清末民初长三角国画艺术的发展成就作了概括地总结,指出其具有推陈出新、生生不息、流派纷呈、高潮迭起的发展特色,反映时代,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国画艺术之高原,且拥有赵孟頫、董其昌、吴昌硕等秀出艺林的高峰人物,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作出卓越的地域精神贡献。文章分析长三角国画艺术高原崛起的成因后,就当下如何增高增阔国画艺术高原、高峰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为明中叶以后在长三角地区形成的思想流派,泰州学派首先表现为由儒学发展而来的支脉,通过走向民间、走向大众,它又在儒学的演化中表现了其自身特点。儒学本来有注重日用常行、肯定日用即道的传统,在泰州学派中,这一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泰州学派较多地突出了王阳明心学中重视个体性的这一面,这一观念与注重人的感性存在和自我的内在意愿相联系。泰州学派趋向于平民化,重视个体以及个体的自愿,突出自我的力量,反
黄梨洲提出“工夫所至,即是本体”的工夫论,直接继承了先秦孔孟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修己安人之学,融合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纠正了当时风行于长三角地区学术界的王心斋“百姓日用说”和王龙溪“良知现成说”两种极端空疏之弊,开启了清代的经世务实之学,同时也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
余华的文学创作之路,始于对外国文学的阅读。余华对外国文学的接受,并非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克隆”,而是以一位中国作家的身份,脚踏中国文化的土地,运用中国文化的审美心理去阅读,去借鉴,去写作的。无论他的作品中流淌着多少外国作家的血液,归根到底都是中国的。他小说中的每一个故事,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这块黄土地的。他对待外国文学的态度、视角和目光,对长三角文化的传承、繁荣与发展,都是很有价值的思考。
会议
笔者在2019年首届长三角地区文化论坛上提出了“加强协作,彰显优势与特色,深化区域近代艺术教育史研究的设想(以苏浙沪为例)”,旨在彰显长三角地区对近代中国艺术教育的贡献,呼吁加强地区协作,共同保护地区艺术教育资源,促进地区艺术教育发展。文章指出,长三角地区近代艺术教育的繁荣,其中重要原因是有重要人物的推进。本文选取这些重要人物中的李叔同为案例,以史述之形式凸显其对地区艺术教育的特殊贡献,以丰富长三
长三角区域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积淀精深厚重,美术财富丰赡而极具多样性。不妨将长三角诗性文化美术历史传统的美学特色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雅,润,清,秀,柔。总体上说,追求诗意栖居突出文化和品位的长三角美术历史传统凸显一种有所侧重的中和之美,即雅俗互动而重雅,润枯相调而重润,清浑相映而重清,秀拙相生而重秀,刚柔相济而重柔的中国特色古典式和谐。这一历史传统的现实意义之一,是它可以从一个方面为解决新时
“长三角”从概念倡导到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至今已逾30年。回溯分析这一过程从学术研讨到实践探索的发展变化,特别以“高质量”“一体化”的总要求来对标衡量,对这一战略的后续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人类生长离不开水,地域文化依水域产生和发展。淮河,是长三角最北端的大河,也是中国东部自然地理、文明生态的南北分界线。涡河,是淮河的第二大支流,老子庄子与道家学派、三曹父子与建安文学、华佗医术等历史人物和文化现象诞生于涡水流域。涡河淮河是中原文化与长三角文化的通道与纽带;涡淮文化是多元融合、开放创新的长三角文化的要素与动力之一。文章论述涡河淮河文化及其与长三角文化的历史渊源、交互影响以及现实观照与思
“徽文化”是安徽三大地域文化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敦煌学、藏学齐名的享誉世界的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品牌之一。以“徽文化”为例,分析探讨“檄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徽文化”的主要内容,意在发现“徽文化”的当代价值,为实施包括“徽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振兴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