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漓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浅析

来源 :2006年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暨广西地质学会第六届“希望之星”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r791154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种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往往是水资源紧缺和贫水地区支持人口与发展的"瓶颈"资源。文章对桂林漓江流域2002年(现状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做了简要分析,发现本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分析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现状与必要性,继而深入剖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就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需要和首位目标应该是节约和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其次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探悉甘肃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了以清洁生产为主的企业模式;以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以及生态工业、绿色服务业等不同的产业模式;以可再生资源利用为核心家庭循环经济模式;在企业模式和产业模式分析的
土壤-地体数字化数据库(SOTER)把土地视为由地形和土壤个体组成的自然实体的组合,其标准化与规范化、制图单元属性均一、数据丰富等优点,而成为国际公认的土壤、土地资源评价和管理的数据库系统.SOTER数据库中土地覆被和土地利用变化(LUCC)仅作为附属数据库,现阶段SOTER与LUCC自成体系,独立研究.将SOTER与LUCC研究相结合,以SOTER单元作为LUCC信息赋值的框架,建立SOTER-
文章在分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重复建设与土地制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重复建设产生的土地制度诱因,认为现行土地制度体系下,政府诱导型和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是造成重复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据此,从防止重复建设的角度,论文提出以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为导向,以产权平等、收益均衡、耕地安全和资源集约为目标,提出了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近期政策与长期性的土地政策改革方向.
对延安地区水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表明:区域地形、地貌和水文特征,是水资源短缺的客观问题;水利工程贫乏,现有水利工程病害突出,是造成工程性缺水的主要原因;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以及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是造成水质型缺水的症结所在;而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的不完善是造成区域重度资源型缺水的根本.鉴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兴建工程、多水齐抓、正确确定各行业用水定额、水源保护、政府立法优化管理、建节水防污社会等安全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除了采取发展空间已较有限的开源节流等措施外,发挥区域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和地区产业布局,通过贸易进行产品交流,从而实现区域水资源的间接调配,是当前缓解水危机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和措施.本文运用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区域产业用水性质与废污水的排放效应.以北京市为例,研究产品贸易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包括水资源的输入输出和水污染的转移分析,提出适合北京地区水资源特征的产业调整建议和
经济社会背景因素是喀斯特石漠化形成发展的重要原因.依托RS和GIS技术,以都安县为例,选取至道路距离、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等四个经济社会背景因子,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分析各个因素与喀斯特石漠化的相关性,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主因子的权重,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划分和绘制石漠化经济社会背景指数图,对喀斯特石漠化进行经济社会背景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有利于揭示喀斯特石漠化的机
文章概述了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职工队伍的现状,并对其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地质勘查和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资源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注重人才资源开发,改善、优化人才资源结构的建议。
内蒙古中上元古界白云鄂博超群是驰名中外的超大型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的围岩,系由4个不整合面(其中3个不整合面为本次1:5万区调首次确认)分隔的5个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或“层序”所组成,依此初步建立了岩石地层格架,对研究恢复其古地理格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白云鄂博群属地台盖层,它是华北地台北缘边缘裂陷槽中的沉积。
贵州独山泥盆系下部海侵砂岩超覆于志留系之上,呈区域性假整合接触关系,顶部与上覆石炭系整合接触。泥盆系下统丹林组、舒家坪组和龙洞水组,为陆缘滨海相碎屑岩沉积;中统邦寨组和独山组,为陆缘滨海相碎屑岩与浅海相碳酸盐交替沉积;上统望城坡组、尧梭组、者王组和革老河组,为浅海碳酸盐沉积。自下而上可以识别出10个三级沉积层序,对研究构造古地理具有实际意义。
土地利用变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生态环境承载力及安全都有重要影响,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生态脆弱区,人地矛盾突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很大的改变,造成土壤损失及退化。有限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成果,分别从土壤养分、土壤侵蚀、土地利用对大气、水环境、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等方面研究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