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癌症患者TNM分期抽样调查分析

来源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癌症流行趋势和防控策略研究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hadow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辽宁省癌症患者TNM分期书写情况统计分析,了解TNM分期执行情况,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订有效措施以提高TNM分期的书写率及书写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二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常见10种癌症的出院病历,对医院级别、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按照不同治疗方式、不同类型医院和不同级别医院进行频数分布的描述及卡方检验.结果:共收集有效调查表4514份,其中有TNM分期的有2291份,无TNM分期的有2223份.从不同治疗方式来看,手术、化疗和放疗患者中有TNM分期的分别占55.5%、49.5%和41.8%.手术患者中TNM的分期情况明显优于化疗和放疗患者;A、B、C三类医院有TNM分期的分别占68.3%、51.1%、13.1%,逐级递减;不同级别医院中,省直、市直和县级医院中有TNM分期的分别占56.9%、60.2%和23.6%.省直和市直医院TNM分期情况要明显优于县级医院.结论:在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医院中,TNM分期情况还不是很完善,应积极组织和参加肿瘤专科医生培训来进一步促进TNM分期的执行.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C/EBPα基因启动子500bp和外显子区域基因突变和多态性。方法:收集12例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组织和2例子宫颈正常组织。提取基因组DNA,C/EBPα基因启动子500bp和外显子区域共设计6对引物,扩增6个片段。结果:通过PCR扩增和基因测序,在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组织发现C/EBPα基因6个已知SNP位点,2个新发现多态位点和1个突变位点;而在维吾尔
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尤其是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主动免疫治疗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已经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免疫治疗可能成为除手术、化疗、和放疗以外的,治疗胶质瘤和防止肿瘤复发的手段。
目的:观察饲喂来福美胶囊后小鼠对抗药物对机体损伤的调节与修复作用,并从氧化损伤角度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饲喂来福美后小鼠使用环磷酰胺建立损伤模型,观察不同剂量来福美对上述模型动物不同指标的影响。结果:实验数据显示了来福美胶囊的调节作用。结论:来福美具有明显增强机体对抗药物损伤后的细胞修复作用。
目的:探讨P120及Bmi-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120,Bmi-1及ER,PR,c-erbB-2表达情况,并检测了20例乳腺增生症中P120,Bmi-1表达情况.结果:P120异常表达率及Bmi-1高表达率在1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别为67.4%和48.1%,在20例乳腺增生症中分别为5%和10%,以上
鼻咽癌解剖学特点、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决定了放射治疗成为其首先及主要的治疗方法。本文指出在众多诊断技术中,MRI,PET-CT及血浆EBV-DNA检测表现最为突出,而鼻咽癌2008分期标准的制定则保证了准确分期的可实施性。分析了鼻咽癌常规放疗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讨将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应用于鼻咽癌的临床治疗中。在过去的十年中,鼻咽癌的诊断及治疗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MRI取代CT成为
本文探讨了眼下癌症的出路,指出1/3的癌症诊断有误,目前对肿瘤诊断当中,最可靠的方法是病理诊断,一般是通过取脱落细胞或采用穿刺、活检、解剖等办法取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发现了肿瘤细胞,就可以比较早的诊断出癌症。并指出2/3的癌症治疗是无效的。分析了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和生物治疗的利弊。3/3的中期癌症病人治疗需要个体化。由此可见,癌症早期靠手术,晚期靠调理,对医学而言,重
目的:分析江西省南昌市和九江市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前后的海洛因依赖者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MMT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西湖区及九江市三个美沙酮门诊2008年1-6月新入组的海洛因依赖者为调查对象,使用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生活质量量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MMT治疗前后海洛因依赖者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常见的癌症之一,其发病率仍在上升。本文以肝细胞癌为例,围绕肿瘤转移的主要过程,简要介绍肿瘤转移复发分子机制和分子预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同时鉴于炎症免疫在肿瘤转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贯穿于肿瘤转移的各阶段,故将癌相关炎症免疫单独讨论。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125I粒子门脉癌栓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12例,行TACE治疗后1周,在CT或彩超影像引导下对门脉癌栓行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根据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布源,粒子活度为29.6MBq,粒子间距5~10m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matched periph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将吗啡交替为等效剂量的芬太尼过程中大鼠痛阈值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μ受体mRNA与蛋白表达的变化,来探讨吗啡与芬太尼交替用药减轻阿片耐受的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7天生理盐水组(N组);7天芬太尼组(F组);7天吗啡组(M组);14天吗啡与芬太尼交替组(MF组);14天吗啡组(MM组).每日早晚2次颈部皮下注射l0mg/kg吗啡或0.1mg/kg芬太尼,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