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从脉辨治眩晕症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uz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眩晕症作为内科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其病因复杂,病情反复的特点,临床治疗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近年因各方面的压力,因心理异常状态所致的眩晕症也在逐年增加.然而,心理状态是人在某时间段人的内心思维与情绪活动,现在很多临床医师对其缺乏充足的认识,加上患者不会主动诉说,临床很难准确诊断与治疗.本文从"五种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角度出发,以"系统辨证脉学"为背景,分析患者心理状态,从脉辨证、以证施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活压力日渐上升,心理因素成为致病的重要靶点,本文主要讲述通过对脉象信息的提取,从心理层面解决脑鸣症的宿根,为医学发展建立新的诊疗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保健意识普遍提高,在各种致病因素中情志致病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郁闷不舒状态是五种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之一,主要由情志失调所致.阳郁作为郁闷不舒状态的常见病机,常因其临床表现恶寒肢凉等症状被误认为阳虚证进行治疗,导致疾病迁延不愈.这便需要准确而客观的诊断方法对疾病从病因到病机再到治疗调护上进行指导.本文便是根据"系统辨证脉学"对郁闷不舒状态之阳郁证的凭脉辨治进行初步探讨.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在传统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气机失调所致的头痛为出发点,运用系统辨证脉学的理论及技法,分析临床常见的头痛病例分析头部气机升降特点.最终得出病因病机.真正做到对疾病源流回溯作用,并借此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从真正意义上体现脉诊对疾病的诊断作用.
心理脉象是伴随心理活动而产生的,它代表某种特定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的脉象改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身心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也促成了区别于传统脏腑辨证的中医"五神"辨证体系的形成.它是对个体的精神心理活动及部分行为活动的一种认识.心理脉象与中医五神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初步构建中医五神辨治体系下心理脉象诊断系统,对于心因、心理性疾病的诊断以及中医心理学客观化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迟脉为中医常见的脉象之一,常见于临床疾病中,本文从脉象特点、发生机制、主证和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对迟脉进行浅析.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由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众多的心理压力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思虑过度状态已成为现代社会环境下常见一种心理紊乱状态.作者试就思虑过度状态的含义、病机、脉象、治疗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思虑过度状态的辨识治疗提供参考.
本文以常见的紧张情绪作为讨论话题,介绍其与一般理解的紧张情绪的差异.同时引入对心理紊乱状态特点的陈述,在系统辨证脉学方面从诊断的主要提示要素、其他辅助要素以及对应"五态人格"等方面详细解析.最后结合临床常见症状,以提高人们对辨心理病因重视度的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循证医学应运而生.它的到来,对临床诊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脉学作为中医的特色之一,也不断得到传承与创新,以系统辨证脉学为代表的特色诊疗方式,在循证医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弦脉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脉象,历代医家对弦脉的表述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等,本文将通过历代医家的脉学著作及系统辨证脉学对弦脉进行分析研究.
在传统中医学中,望闻问切被定义为诊断疾病的四大根本方法,通过对四诊收集到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其中,切脉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医传统脉学中,病理脉象大致归结为28种.而系统辨证脉学则是在传统脉学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将整体的脉象分解成多个不同的脉象要素,再从脉象要素着手,重新组合得出的脉象可以更直观的分析疾病的致病因素和致病机制,对今后的临床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