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导向工具3D参数化虚拟样机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来源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届青年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uy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科学合理地对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进行研究开发,本文对旋转导向工具进行了虚拟样机设计与有限元分析.首先简述了旋转导向工具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结合其结构特征,阐述了利用SolidWorks软件平台对旋转导向工具进行3D参数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利用SolidWorks自带的有限元插件COSMOSWorks,建立了便于模拟计算的旋转导向工具三维实体模型.对工具的主要部件芯轴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芯轴的结构设计合理,且有较大的强度储备.虚拟样机设计和有限元计算结果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旋转导向工具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随钻探层测距雷达是一种安装在钻头附近,实时测量钻具径向到地层分界面距离的随钻测量仪器,可应用于测量煤层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钻具距煤层顶底板的距离,有助于指导施工人员控制钻头始终穿行在煤储层中的最佳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煤储层的钻遇率和煤层气的采收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频电磁波在地层中传播与反射机理的随钻探层测距雷达技术,并重点对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距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室内实验进行验证
高速信息传输钻杆不仅具有数据传输速度高、容量大、实时、双向通信等优点,还可实现全井筒实时监测,有利于及时预防井下复杂情况.针对信息钻杆研制过程中,承压管的定载拉伸、定量裁管及水眼内穿引等诸多难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并研制出相应的工具工装;既保证了信息钻杆质量,还满足了批量生产的工艺要求.阐述了信息钻杆的原理及系统构成;分别介绍了耦合环阻抗及耐压测试、钻杆通信性能测试、单根耐压通信试验以及连通
电力线载波通信即PLC,是英文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的简称.电力线载波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电力线载波通信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传统的窄带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载波频率范围为0.2~2MHz,信号传输时延约3ms.现在的宽带电力通信技术是在1Mbps以上通信速率、在
塔里木油田山前地区地层复杂,井深普遍在7000m以上,导致起下钻频繁,因起下钻造成的波动压力而导致的井下复杂事故也明显增加,建井周期和费用大幅度增加,为此研制了9000m四单根立柱超深井钻机.本文先用三维设计软件对四单根立柱钻机井架进行实体建模,然后应用ANSYS对井架进行动力学分析,主要包括模态分析、谐响应和瞬态响应等.分析结果表明:天车、二层台和辅助二层台位置在前开口方向上的位移大于在井架两侧
连续管在作业过程中在内压下重复弯曲、伸直将导致其发生疲劳损伤而失效,因此,每次作业前了解连续管剩余疲劳寿命非常重要.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发出比较成熟的连续管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而国内在此方面还处于理论初步研究阶段.本文在调研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国外主流的3种连续管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为国内建立自己的连续管疲劳寿命理论提供了方向.并根据近几年连续管服役项目的重大改变,如长水平井的多级压
目前连续管管—管对接焊多采用氩弧焊工艺,但该工艺存在稳定性及可靠性不足的问题.鉴于激光焊热影响区小、不需要填充金属等优点,笔者拟对连续管进行激光焊焊接,并对环焊缝的接头组织性能进行分析,以探索激光焊技术用于连续管对接焊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功率较小、焊接速度慢导致环缝的软化区出现在不完全相交区、回火区,尚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焊接工艺.
随着稠油SAGD工艺在新疆油田风城作业区推广实施几年以来,前期先导试验投入使用的注汽井口装置陆续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六通副管测试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冲蚀,甚至刺漏.风险随着投入年限的增加而不断累计日益明显,如何在不压井的条件下,保持原井底来之不易的蒸汽腔,同时完成老旧井口装置的更新换代显得越来越急迫.文章从现场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多次理论推演及现场试验,从管柱连接、主副管密封、管柱悬挂等多方面优化结构设
在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工程中,经常需要近钻头处的各种工程参数.这些参数能够直观地反应钻具在井下的实际情况,对于钻井作业工程中提高效率和优化工艺十分重要.因此设计了随钻井下动态参数测量系统,其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测量在井下钻井作业工程中的钻压、扭矩、环空水眼压力、温度和转速等重要的工程参数,并将其记录在井下存储器中.同时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从井下上传到地面平台,作为地面钻井作业操作人员钻井操作的依据,提高
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数值计算方法,对基于中子输运理论的随钻中子孔隙度测量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研究.中子探测结构、钻挺外径、水眼尺寸等仪器主体结构对中子孔隙度测量影响的模拟研究,可为孔隙度装置关键探测结构设计提供指导.
对于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且目的层厚度分布不均的油气藏,常规的自然伽马测量技术仅能识别地层岩性,不具有捕捉方位信息的能力,因此不能实时、有效地获取地层层位信息.方位自然伽马测量技术将自然伽马测量技术与方位测量技术相结合,通过对伽马传感器的测量区域进行有效屏蔽,明确探测方向,可以实时记录其周围径向360°任意方位的伽马测量数值.利用这些数值,尤其是上、下伽马数值,地质工程师不但可以分辨目的层上下界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