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返乡经验

来源 :2016第八届中国社会生态农业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tmz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讲述了自己返乡一年的经历,从中得到几点教训,包括一定要大致想清楚你回去的这个目的以及你要选择的方式,慎重养殖,没有跟村庄真正建立一个连接,这是失败很大的一个原因。
其他文献
“蜂养好靠勤,蜜致富看天”这是养蜂人经常说的一句话。确实是这样。一个勤劳的养蜂人,能弥补很多经验上的不足。一个“勤”字,不只是勤去检查,还包括勤观察,勤清理,勤打理,勤记录,勤分析,勤请教等等方面,有些东西是师傅教你的,有些东西是师傅教不了你的。还有养蜂艺术这一说法吗?是的。不但有,而且还大有可说的。
作为农者,除了耕作的基本技巧学习以外,更多的是要了解自然界的变化,更多的是去观察去融入,当掌握到自然界的规律及实施有效干预方法,不用化肥不施农药不用激素种养有机生态食材链是可行的。当通过实验成功逐步掌握住这些办法,下一步就是推广了。很多农民固守打药施肥创效益短平快的概念,对土地的索取没有规划和无度。当自然农协在推广的过程中,受到非常大的阻力。可喜的是,一些有远见,有理想的农民合作伙伴在接触、了解了
四季分明的温带,要实现蔬菜从育苗床到菜地全生态种植(摒弃薄膜,小拱棚,塑料大棚等),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覆盖免耕”是国际上一种先进的生态种植系统,中国著名土壤学家候光炯院士就是这个领域的先驱,他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大力倡导过本技术。并于1986年创办了宜宾自然免耕研究所。随着近30年来“化学农业”在中国盛行以及侯院士辞世,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耽误。
覆盖免耕的好处与必要性已经知道了,在此结合自己的实践,说一说覆盖免耕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包括覆盖物从哪里来、绿体覆盖、过于潮湿、低温播种、幼苗虫害、多年生草。
免耕(NT)重覆盖(有时称为保护性农业)有可能扭转农业的破坏性影响。巴西将以平均速度为0.51吨/公顷/年封存约1200万吨碳的免耕土地2360万公顷。到2010年,根据巴西免耕联合会,巴西己经有免耕系统的2750万公顷。这意味着巴西己经封存1400万吨碳在这片土地上。大多数土壤都有技术或最大容量:可以在20-50年隔离20-50吨碳每公顷。保护性农业已经在中国一些的地区实施20年,特别是北部遭受
作者之前做爱乡会是没有成本,更多是联系到在校大学生,那个时候不需要生计以及其他问题,还有父母养着。尤其是大学毕业之后就想着怎么样解决自己生计,当毕业的时候最早王坪的爱乡会大学毕业,也要构成结婚生日。爱乡会也在运作,未来以怎样的方式运作,这也是开始探索的公益创业。重在参与,有闲力就多做事,一直依靠这种资源方式组织结构运作三年。
小而美,专而精,首先面积小,另外系统比较简单,运作起来比较顺畅。也是一种小。也的农场是生产各种各样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各种厨房吃的东西,后来越做越累。消费者的需求无至尽,后面做发现自己满足不了。怎么做自己比较特色的地方,或者在自己的精力范围之内做这个事这个是考量的。
作者特别喜欢的是台湾的返乡赖青峰他说真正自然农人在田间种下只是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种在田里面,无论遇到什么难处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出来,真正脚踏在泥土上获得内心的宁静。更重要的,就是守望乡村,守望故乡。刚才那个返乡青年白飞很感动的是,他组织一些60岁以上老人的聚会,因为这些老人,因为农村大家都离开了,老人是没有人照顾的,他们很长时间,这些老人都不会出来聚在一起,他们组织一个聚会让这些老人聚在一起过一个
史朝旭,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徐庄镇史河口村农民,早年帮助村民维权,是正经的不安分“刁民”。2004年,参加新乡村建设的培训班,接触“合作社”,开始把告状的精力转移到新乡村建设上来,带动村民成立史河口合作社,开始种瓜种桃、养猪养鹅、农资统购等等。但是,合作社的推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而合作社做生产以及面临的市场风险问题,路途就显得更加的困难了。2006年左右,他开始接触到生态农业,觉得这是个“良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