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湿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对外源氮添加的响应

来源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y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化肥及牲畜粪尿的输入可能对邻近湿地土壤N2O的排放量有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室内控制试验研究不同形态外源氮素对湿地N2O排放量的影响.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外加氮源组总是高于未加氮源对照组的N2O排放量(2.25mg/L).当外加氮源浓度设置为1g/L、2g/L、3g/L、4g/L 时,单独添加尿素或尿素与硝酸铵1:1配合时N2O排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分布趋势,分别在2g/L和3g/L处达到峰值5.41mg/L和116.58mg/L.单独添加硝酸铵时,N2O排放量(16.57mg/L-56.49mg/L)随着氮素添加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可见,单独添加尿素或硝酸铵、尿素与硝酸铵1:1配合均能促进N2O的排放,但硝酸铵尿素混合添加对N2O排放量的贡献>单独添加硝酸铵> 单独添加尿素.这说明尿素与硝酸铵配合添加能大大促进N2O的排放.这为预测稻田不合理施用氮肥或放牧湿地牲畜粪尿富集可能带来的温室效应提供参考,也为内蒙古高原区湿地N2O的有效减排和区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珠海成立以来32年来的“三废”排放量变化情况,发现珠海“三废”的排放总量在波动中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建立模型,将其人均GDP与“三废”排放量进行拟合,EKC曲线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EKC曲线形式,这也验证了一段时期内EKC曲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计算结果显示:珠海“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三次曲线特征,其中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显现出标准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特
福建省滨海城市地处东南沿海,年降水量丰富;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大量不透水铺装的使用,使暴雨径流增大,导致城市内涝、水污染,以及淡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同时地下排水基础设施即将大规模改造扩建,解决城市雨水问题,已成当务之急.本文探讨以雨水适应性景观的方式来处理城市雨水问题,借鉴国外雨水管理经验,拟建立以“线状”滞留疏导景观为骨架,结合“点状”集水景观,融合“面状”透水要素,构成初
科学合理的规划缓冲带,对保护湖泊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借鉴景观生态学和系统分析原理来研究湖泊缓冲带范围设置的科学方法.在理解湖泊缓冲带的概念及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湖泊缓冲带宽度设置的初步思考,并初步建立了缓冲带宽度的计算模型.本研究旨在为我国湖泊缓冲带生态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针对我国化工园区的环境安全问题,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有关应急预案研究的历程、最新进展、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化工园区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供了参考.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复杂、污染形势日趋严峻,地方政府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地方环境执法机构应充分依托环境服务业企业的运营优势和技术实力,弥补监管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强化企业环境问题的责任划分,提升在浓度和总量双控条件下的综合执法能力,同时综合环境服务业作为一体化综合环境服务的一部分,也应在地方政府引领下,培育和壮大自身实力和技术水平,与地方环境执法形成相辅相成、良性发展的有机整体,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矿区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利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大宝山所在的翁源流域26个监测点重金属进行了优化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影响监测质量的情况下,26个水质监测点可以优化为6个,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同时对污染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识别,发现Pb、Zn、Ni、Cd、Cu来自同一污染源,而Fe、As、Mn、Cr分别来自不同的污染源,对污染源实地勘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2年春季,对象山港水体微、小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营养盐含量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象山港海域微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1.12×104~472×104cells/m3之间, 平均细胞丰度为85.6×104cells/m3;小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22×104~502×104cells/m3之间,平均细胞丰度为117×104cells/m3.微、小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营养盐(N、P)含量高
本文通过地下水污染指标传感器的选定和研发,依托异构数据集成与网络传输,研发了以地下水检测、数据处理与传输为核心的地下水水质监测技术,建立了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了数据交换和共享访问服务平台,同时开发了与地下水监测耦合的地下水污染预报软件系统,并集成现场实验装置.为构建适用于重大输水工程水污染控制与水质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埋深地下水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有着很大影响.文章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土壤水分、盐分运移、作物生长、作物产量等方面对地下水埋深对作物的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分析得出:地下水埋深影响作物土壤水分吸收和盐分运移,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产量.适宜的地下水位能够改善作物的土壤环境,提高根系活力,增加作物产量.文章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由于产业布局风险较高、风险管理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发生了多起火灾、爆炸、泄漏等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影响.本文通过对石油化工、煤化工、石油储备集中区突发环境事件机理分析,掌握典型石化项目环境事件诱发因素、污染传播途径与影响后果,以期指导化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