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给精神病医院插上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社会学的翅膀

来源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sie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心理学的作用己在上三论里作了详尽的论证和临床实践。现就社会学的“暖昧性”和音乐社会学说开去。值得指出的是精神病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和组成社会的细胞一家庭和家庭治疗是构建周用恒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一。同时提出了第三状态的概念及其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脂血症中药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常用的降血脂中药,中医调脂治疗的机制,以及中药调脂治疗研究存在的问题等。并以中药血脂康作为代表。指出中医药研究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开展严格的国际公认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冠心病起源于儿童青少年时期,早期预防及治疗及其重要,中药调脂治疗在小儿高脂血症治疗中前景广泛。
目的:探讨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mesangial cells,GMCs)增生及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Lp(a),培养GMCs,在不同时间(12h、24h、48h、60h、72h),应用不同剂量(1.25μg/L、2.5μ
目的:用中文版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检测社交焦虑障碍病人(SAD)和健康人,了解男女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方法:设SAD组和健康人组,分别进行LsAs的他讦和自评,对有关数据进行t检验、x2检验,重点比较两组因子分的性别差异。结果:(1)两组LSAS总分比较SAD组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2)自评和他评显著相关,害怕和回避显著相关。(3)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女性无论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96例躯体化障碍随机分为两组,文拉法辛组50例,采用文拉法辛(152.4±33.6)mg/d,(125-200mg/d);多虑平组46例,采用多虑平(201.6±43.8)mg/d,(150-250mg/d),疗程6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疗后1、2、4、6周进行修改后的HAMA、TESS评定,以HAMA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文
目的:评价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6例,疗程8周,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完成8周治疗的3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痊愈15例(41.7%)显著进步12例(33.3%)、进步6例(16.7%)、无效3例(8.3%),总有效率为91.7%:副作用轻微,无明显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
目的:通过对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为促进心理健康,减轻和缓解心理压力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利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学历、婚姻、刑期、犯罪类型、家庭探望等),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宝山监狱2 000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评定。结果:服刑人员的焦虑、抑郁总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SCL-90总分、均分、8项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其总分
目的:观察、随访7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维持治疗的重要性,方法:选择70例住院治疗效果较好的,出院后愿意与医生配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前药量调至最佳治疗量;出院时建立良好的联系方式,定期沟通,电话联络,定期随访。结论:经治疗后达到痊愈或显进的病人,出院后基本可适应社会,适应家庭、经三年跟踪、随访,能与医生保持联络,按医生指导用药的,其疾病的复发率明显降低,其有效率达81%。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问
近年来,流浪乞讨救助的精神病患者较以往增多,这可能与我国社会发展,社会心理因素和应激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有关。本院近年来收治了长春地区部分流浪、乞讨救助的精神病患者,本文对2005年2月1日至2006年2月1日期间,在本院住院的38例流浪、乞讨救助的精神病患者诊疗体会进行了总结。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APD使用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式表格逐一登记,按一般方法统计。结果:单一用药为37.87%,两药以上合用为62.17%,氯氮平为众药之首,占55.92%,新型APD为30.04%。结论:单一用药远低于国内其他精神病院的71%,新型APD所占比例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临床医生选择氯氮平时,对选用原则和躯体情况缺乏足够认识。
目的:调查北京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北京市某行政区的1 397名中学生进行SCL一90测试心理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为6.73%;相关因素分析表明:单亲家庭、女生、非毕业班、学习成绩较差等均构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初中与高中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闻题仍需社会各界给予关注,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开展心理健康宣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