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务印书馆出发--徐孝通的学术生涯剪影(依据档案与书信)

来源 :纪念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rn_p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务印书馆在中国的学术发展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不言自明的.一部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学术发展的历史.商务印书馆的发展既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也与一个学者的成长息息相关.这里所要谈的就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徐孝通教授与商务印书馆的一点缘分.徐孝通教授的学术起步就是和商务印书馆有关.文章根据部分档案资料对徐孝通教授的学术生涯做一个剪影式的介绍.以缅怀中国,特别是上海哲学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奠基性人物.
其他文献
近二十年来海峡两岸以及美国的大学有感于大学规模过大,高等教育体系越来越官僚化而失去弹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是疏离;过分专业化的学习,以及过分工具化的学习目的,不断迫使大学本身必须思考何谓大学?何谓学习?海峡两岸于20世纪90年代也先后开始提倡通识(或素质)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不等同博雅教育,容后详述),也引起热烈回响;如今更是开始推动"书院学习"改变传统的校园宿舍文化,提升第二
在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相结合的高校中,学生组织在立德树人、综合育人领域有着重要贡献.学生会以"维护广大学生权益、全心全意为广大学生服务、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为自身定位,积极团结引导同学、协调师生关系、维护同学权益,但也存在自身工作延续性不足、与社团职能重叠、资源共享不易等问题.西安交通大学文治书院学生会长期积极尝试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以"双甲子校庆"为契机,结合西安交大本科书院制特色,提
本文首先介绍香港中文大学和书院制的全面发展理念和有关通识教育的课程安排.继而简述在育人机制的命题下,联合书院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和理想学习效果,并通过一个一学分的体验式通识教育科目《社会服务:参与及反思》的教学活动和安排,分享服务学习对学生在知识、技巧和态度三个范畴的变化.最后,总览书院的非形式教育活动和全方位的育人机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新时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等教育,如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养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对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书院在中国延续千百年,逐步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传统.近几年来,继承中国古代书院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特色的现代书院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
高校在书院建设中需要处理好书院和专业学院的关系.书院在教育功能方面与专业学院的张力,主要源于专业主导下的培养方案与书院教育弹性之间的冲突、书院较弱的学术地位以及碎片化的管理模式.为此,需要重新思考书院的角色和职能并形成书院发展共识,通过政策法规手段强化对书院的引导和保障,加强书院和学院的沟通,持续推进书院工作转型并树立书院教育特色.
在媒介技术上,尽快跟上数字时代技术发展的节奏,开发数字图书,为纸质图书配备必要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建设有全文检索功能的图书和期刊数据库并以灵活的方式向公众开放,尽快完善“工具书在线”,将其打造成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的一大特色品牌;与手机、网络媒体乃至技术服务方合作,定制开发适应目标客户群体需求的数字内容和应用程序,同时借助融媒体加以推广,建立高效便捷的读者信息反馈通道,一方面最大限度地盘活既有信息“库
在梳理商务印书馆出版史研究历程时,不难发现一个较为突出的优良传统,就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商务主体自身就非常重视自我追忆、自我省思,并主动引导学界与业界参与对其馆史的研究.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作为"中国现代出版第一人",对其巨大的出版业绩与社会贡献有充分的自我认同与自信,另一方面也彰显出商务不断从历史脉络中追寻精神资源与发展动力的企业文化品格.解放前,商务就非常善于利用馆方整年大庆、重要人物如张元济的寿辰
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现代重要思潮的传播上居功甚伟.进化论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大潮也与商务印书馆发生了不解之缘."西学第一人"严复便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传播西方进化论的第一本名著《天演论》,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调和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杜亚泉也以《东方杂志》为阵地,宣传有着自身特色的进化论思想.这种对于不同立场的进化论思想的容纳,从一个角度显示了商务印书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思想格局,定然也会在新世纪发生积极
严复通过译著来传播现代西方思想的做法不仅体现在著名的《天演论》中,而且,在不为人熟悉的《原富》中,也存在着译做的现象:即,严复不是严格的对照着原著翻译,而是渗透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一定程度上改作了《原富》。这种创作,又借助着西方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原富》中,主要体现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伦理思想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改写。
教育哲学成为中国学者自觉从事的一个研究领域,是从20世纪早期开始的.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教育哲学的诞生期,这一时期,不少教育哲学方面的专业论文在各种报刊公开发表,以"教育哲学"命名的各类专业著作开始出版,部分高校也开始开设相关课程.就专著的出版而言,这一时期专业的"教育哲学"图书共有8种,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或发行的有5种.这些书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范寿康所著《教育哲学大纲》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