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离子体蒸气发生进样的Pb,Sb 高精度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da_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在探索生物的演变、地球上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等离子体诱导蒸气发生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进样技术,首先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将待测元素从溶液中的离子态高效的转化为气态化合物实现基体的分离,在提高了待测元素分析灵敏度的同时还能降低共存离子的干扰;此外,该技术避免了化学氧化还原试剂的使用,降低了环境污染。采用液体喷雾介质阻挡放电蒸气发生技术(LSDBD-CVG)成功实现Cd,ZnPb,Sb等多种元素的蒸气发生。以铅为例,将LSDBD-CVG技术作为ICP-MS的进样接口,在DBD放电功率为25W,进样速度为2mL min-1时,铅的检测灵敏度比常规湿法进样模式下的ICP-M S高12倍。
其他文献
萤石(CaF2)广泛用于氟化工、冶金、陶瓷等领域,在自然界中既可以以独立矿床产出,也可以在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矿床中以脉石矿物产出,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本文在研究萤石样品Sm-Nd同位素体系的前期样品溶解过程中通过加入H3B03可以有效提高萤石样品中Sm,Nd的回收率,通过对比实验确定了在萤石样品溶解过程中加入0.49mol/L H3B03溶液1mL为最佳加入量。该实验方法由于可以有效
本实验中选取磁铁矿、石榴子石、橄榄石等一些难熔矿物进行传统五氟化澳法氧同位素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现,反应温度对这些矿物氧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结果影响较大,磁铁矿、石榴子石等难熔矿物以及石英等矿物样品的最佳反应温度区间都较窄,但是在分析橄榄石时发现,橄榄石的反应温度在450-680℃很大的温度区间内,δ180值没有变化,除橄榄石外,磁铁矿、石榴子石等矿物样品所需要的反应温度均较高,但是在反应温度较高的情况
本文研制了一套全自动高通量同位素固相萃取系统,以解决制约同位素分析效率的瓶颈问题。该系统具有100个样品处理能力、100根独立的固相萃取柱,每个样品对应1根固相萃取柱;系统拥有4路并行的独立通道,每次能同时处理4个样品;完成4个样品固相萃取后,自动切换4根新的固相萃取柱开始4个新的样品固相萃取周期;系统采用全塑料成型:流路系统采用全氟塑料、其余部件采用聚丙烯、ABS等工程塑料。经初步实验证实该系统
名义上无水矿物如橄榄石、辉石、长石、锆石等的水含量分析引起了地球科学家的关注,这些分析结果帮助更好地理解了水在地球的壳、幔以及水圈之间是如何循环.锆石水含量研究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和科学意义,主要体现在错石具有比橄榄石、辉石、长石等其他名义上无水矿物具有更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后期地质过程的免疫力更强,能够更好的保存其形成时岩浆中的水含量。更重要的是,锆石能同时给出U-Pb年龄和Hf-O-Li同位素组
本文采用高温高压密封溶样,称取0.01-0.03g两份样品,一份用于Sm,Nd含量的测定,另一份用于测定现代同位素143Nd/144Nd比值。通过比对实验,结果表明:区别于传统溶样方法,采用高温高压闷罐溶样完全,保证了全稀土元素完全溶解,进而准确测定白钨矿Sm-Nd同位素。
在Ar-Ar同位素定年测试过程中,最常规的气体提取方式包括激光剥蚀熔融和双真空加热炉阶段升温熔融,其中,双真空加热炉阶段升温熔融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针对传统双真空加热炉的以上问题,实验室设计加工了一套新的双真空加热炉,在结构设计上进行了改进,通过改进,新设计的双真空加热炉具有保温效果好、加热区间宽、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等特点,可以满足常见岩石矿物阶段升温熔融Ar-Ar定年测试需要。
流体包裹体保存了成(藏)矿流体的原始样本,蕴含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为研究成(藏)矿流体运移、演化、聚集成矿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稳定同位素因其有效的示踪作用成为流体包裹体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技术手段,而惰性气体同位素分析除具备来源示踪作用外还兼具定年优势.
本次研究以长石为例,介绍了飞秒激光在透明矿物分析中的行为及优点,并对比与纳秒激光剥蚀透明矿物的差异。此外,利用飞秒激光的特点,采用线扫结合高剥蚀频率的方式,准确分析了低Sr单斜辉石的Sr同位素组成。
硒(Se)同位素已用于示踪硒污染源迁移的地球化学过程和古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重构.但是,高精度硒同位素的测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低硒样品的前处理纯化.目前硒同位素通用的纯化方法是使用巯基棉(TCF),利用巯基棉中的巯基(-HS-)与四价硒络合,实现硒与基质元素的分离.然而,存在的问题是,当使用硝酸与双氧水的混合液破坏琉基棉时,不可避免地出现有机质的释放而进入提取液中,导致氢化物发生时存在干扰和上
由于跨晶域选点测定得到的年龄结果是混合年龄,因此必须选取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做适当的校正才可以用于进行地质成因的合理解释,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采取不一致线方法进行校正可以得到较理想的结果。对于变质重结晶锆石,跨晶域选点时得到的结果是界于原岩形成年龄和发生变质重结晶作用之间的年龄结果,对多次这样的测定结果得到的数据点作图解处理,在U-Pb年龄谐和图上会形成一条不一致线,不一致线与谐和线的上交点年龄最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