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不同剂量鸭α-干扰素基因疫苗免疫鸭抗鸭瘟强毒人工感染的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ao82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本实验室构建的鸭α-干扰素基因疫苗(pcDNA-SDIFN吨)分别按每只50、100、200 μg3个剂量肌肉注射免疫北京鸭,以PBS、空载体质粒peDNA3.1(+)和鸭瘟弱毒疫苗为对照,免疫15 d后分经皮下、滴鼻,口服三个途径人工感染0.5 LD50鸭瘟强毒(含病毒DNA拷贝数为3.524×104),统计发病死亡情况,于攻毒后2 h、6 h、12 h、24 h、3 d、6 d、9 d、14 d、22 d、26 d、33 d和40 d采全血,同时取死亡鸭的各组织器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鸭瘟病毒在鸭外周血中的动态变化和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①三个剂量pcDNA-SDIFN-α和鸭瘟弱毒疫苗都对鸭产生良好保护作用,免疫鸭未发生死亡;而PBS和空载体对照组3只鸭中有1只鸭死亡,死亡鸭心、肝、脾、肾、胰和各段肠管中均检测到鸭瘟病毒DNA且其含量大于pcDNA-SDIFN-α免疫鸭外周血病毒DNA含量。②pcDNA-SDIFN-α肌肉注射免疫组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比PBS和空载体对照组低,差异显著,在24h前都低于弱毒疫苗免疫组,差异不显著,攻毒初期(2h),200 μg免疫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最低,100μg次之,50μg最高。三个剂量pcDNA-SDIFN-α肌肉注射免疫鸭全部存活,PBS和空载体免疫组分别有13/27和10/27只死亡。病死鸭的脾脏、十二指肠、空肠、盲肠和直肠是鸭瘟病毒DNA含量较高的组织器官。研究表明,pcDINA-SDIFN-α肌肉注射免疫鸭后能产生一定的抗鸭瘟强毒感染的作用,并在攻毒初期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其他文献
选用1日龄AA肉仔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和0.2%的宝肠安,以基础日粮为对照,进行为期7周的饲喂试验,分阶段统计增重、耗料,并对粪便中的微生物计数.结果:试验组肉仔鸡的末期平均体重、净增重和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但均比抗生素组低,差异不显著.试验组肉仔鸡的平均耗料量均略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饲料利用率较对照组提高3.14%,比抗生素组低.试验组肉仔鸡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远高于对照组,但
利用粗木聚糖半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从牛羊瘤胃内容物、玉米地秸秆周围的土壤等样品中分离得到2株产木聚糖酶省活力较高的芽孢杆菌菌株L2-19和Y25.经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初步确定两株菌分别为短小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同时,研究了碳源、氮源等因素对该菌产木聚糖酶的影响及2株菌的安全性。结果表明,L2-19菌株以麸皮为最佳碳源,酵母膏为最佳氮源;Y25菌株以麸皮为最佳碳源,(NH4)2SO4为最佳氮源.
[目的]:对陕西宝鸡地区的20头健康奶牛和20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内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鉴定方.[结果]:健康奶牛乳酸杆菌、产乳酸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明显高于患病奶牛的分离率,差异显著(P〈0.05):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低于患病奶牛,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乳酸细菌、表皮葡萄球菌是健康奶牛生殖道微生物区系的优势菌群,奶
本文采用严格的厌氧技术,从山羊瘤胃中分离到16株厌氧真菌,通过纤维素钠平板培养,刚果红平板染色观察,7株厌氧真菌具有明显水解圈.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具有水解圈与菌落直径比(H/C)最高的WA1菌株进行孢子形态、孢子运动、孢子囊形态、菌落和菌丝形态等的特征观察,初步鉴定为Orinlmyces菌属(O型厌氧真菌).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类猪的传染病。目前已有173个O抗原,99个K抗原,56个H抗原,引起各种动物败血癌、幼畜腹泻、家禽卵巢炎、腹膜炎等。本实验分别收集广东某大型猪场2003-2006年四年内该猪场大肠杆菌病发病猪样本13个,进行分离和分析鉴定。以了解流行于该场的大肠杆菌的主要类型及其变化,同时了解其耐药性的变化,为研制流行于该地区养猪场大肠杆菌疾病的特异疫苗与用药提供参考依
疱疹病毒为一类具有相同形态学且有较大囊膜的双链DNA病毒,其基因组由特定长区(UL)和特定短区(US)两个共价结合的片段组成,两端为末端重复序列(TR),UL和US连接处有内部重复序列(IR)。UL32是位于疱疹病毒特定长区的基因,在不同疱疹病毒亚科编码不同类型的蛋白,其作用是促进病毒DNA的壳体化,与病毒粒子在细胞质内的成熟有关。本文就疱疹病毒UL3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特点、亚细胞定位、功能以及
为获得并研究鸭干扰素-α(DuIFN-α)的生物学功能,将鸭干扰素-α(DuIFN-α)成熟蛋白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后转化到BL21(DE3)获得工程菌BL21(DE3)/pET32a+-DuIFN-α,对其诱导表达条件、表达产物的纯化和复性关键技术及其抗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活性、保存温度对工程菌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L21(DE3)/pET32a+-DuIFN-
利用PCR从重组质粒PBV220-IFN-α中扩增鸭α干扰素(IFN-α)成熟蛋白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鉴定后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宿主菌BL21(DE3),经IPTG诱导后获得高效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37KD,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占菌体总蛋白的30%。利用镍金属螯合介质填料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经过复性后加入长成单层的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作用18h,
为弄清本实验室构建的鸭α-干扰素基因疫苗(pcDNA-SDIFN-α)在免疫鸭体内动态分布规律及其存留时间,为pcDNA-SDIFN-α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文将50、100和200μgpcDNA-SDIFN-α分别肌肉注射28日龄樱桃谷肉鸭,设PBS和空载体质粒pcDNA3.1(+)对照,建立并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不同时间点pcDNA-SDIFN-α
本文对鸭α-干扰素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SDIFN-α)的重组大肠杆菌大规模中试生产发酵培养条件、pcDNA-SDIFN-α免疫鸭抗0.5 LD50鸭瘟强毒感染进行系统研究,获如下结果:1.pcDNA-SDIFN-α大规模中试生产发酵培养条件:对pcDNA-SDIFN-α的重组大肠杆菌进行发酵培养条件(温度、pH、溶氧浓度、补料速度、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消泡剂添加量)优化,筛选出了适合D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