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良茶比賽對坪林與石碇地區文山包種茶產銷影響

来源 :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叶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山包种茶系部份发酵茶类中属轻发酵茶类,外形自然卷曲呈墨绿色,为条形包种茶,主要生产於台北县的乡镇及台北市南港区等文山茶区,栽种面积约2300多公顷,其中以坪林乡1000公顷及石碇乡500多公顷为最多。“优良茶比赛”为茶农或茶商将当季产制之茶叶,每件提供13公斤茶叶,经由主办机关聘请茶叶评审专家,评监茶叶品质之优劣,择优选取品质较优者分别评等,给予分级包装并加上封条後再发还给茶农(商),择期公开展示及展售,以促销茶叶。为了了解坪林乡与石碇乡历年所举办的优良茶比赛对文山包种茶产销之影响,分别於2001(坪林)及2002(石碇)年春茶期间针对参加比赛之茶农与茶商,以问卷方式调查对比赛茶的看法,以便做为日後茶叶产制销等辅导之参考依据。坪林乡间卷调查份数为16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66份(98.2%),无效问卷为3份(1.8%);石碇乡间卷调查份数为8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5份(97.7%),无效问卷为2份(2.3%)。举办优良茶比赛对於茶叶品质的建立及市场价格的稳定,有96.49%的坪林乡及87%石碇乡茶农持肯定的态度。透过优良茶比赛有94%的坪林乡及87%石碇乡茶农认为可以增加非比赛茶之销售量,且亦是茶叶主要的促销管道。73.5%的坪林乡及90%石碇乡茶农茶农认为优良茶比赛评审对於茶叶的分级标准合理。但有65.7%的坪林乡及56.5%石碇乡茶农并不赞成比赛评定後同等级茶叶并堆混合再行包装,仅有29.5%的坪林乡及39.5%石碇乡茶农赞成。
其他文献
乌龙茶等发酵性茶类的起源漫长而久远,史籍中相关记载成为了人们溯源的焦点,并由此引起了有关乌龙茶、红茶历史及两茶先后之争议。笔者以为,两茶具有某些共通的起源迹象(如由日晒、损伤、堆放引起发酵变色),在这些迹象处于无意而为状态下或被古人重视和利用之前,两茶的工艺特征和品质标准尚未形成,而且亦很难确定其中哪些(种)迹象更为符合乌龙茶或红茶规范的要求。自两茶先后创制,彼此才有明显的分化和各自的历史开端。本
入世后大陆茶馆业受到咖啡等饮料的冲击,我们面临着如何保证茶馆业的持续竞争力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国际上相关行业的成功典范,提出核心价值这一概念,并结合自身对传统文化儒佛道的领悟和企业经营实践,总结出大陆茶馆业的核心价值是“怡清和真”。并从茶与传统文化儒佛道、大陆茶馆的设计风格、品茗意境设计、经营项目与饮茶方式、茶馆服务等方面加以论证,同时提出如何运用该核心价值指导茶馆业发展的思路。
瑶族先祖早在秦汉时期就徙居湖南II缶湘龙窖山。创造了特有的龙窖山瑶族文化。龙窖山瑶族开创了龙窖山种茶的先河,首创贡茶的辉煌,传承品茶的习俗。随着龙窖山千家峒的旅游开发,努力发掘历史贡茶,创制优质无公害绿色环保茶,提升龙窖山品牌茶,乃当今之要务。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及现代科技的发达,已使得茶叶的价值与地位更加提昇,从茶艺文化促进精神文明与提高物质文明,发展到茶叶多元化利用及消费大众所重视的保健功效等,它显现出来的高品味、趣味性、亲和性及便利性,也是其它饮料所无法相比的。台湾茶艺文化在1975年後,随着政府举办优良茶比赛及宣导国人饮茶而得以发展.它不但可净化人性,亦可从饮茶中去体会茶的默默奉献精神及先苦後甘的人生哲理。此後,各类有
应用水溶性农药甲胺磷和脂溶性农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喷施在茉莉花上,它们在茉莉花上的残留量都较高,但用这种鲜花窨制花茶,它不会增加茶坯中该农药的残留量,茶坯中农残在花茶加工过程中因湿热的作用还会有所下降。茉莉花在喷施农药后,不同农药的降解速度不同,敌敌畏和辛硫磷喷后2天基本完全降解;毒死蜱、硫丹的半衰期大约1-2天;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甲胺磷的半衰期约4天。茉莉鲜花在窨制中其农药
本试验以南投县名间及鹿谷地区台茶12号与青心乌龙品种之有机茶及非有机茶为试验材料,利用九位受过定量描述分析训练的品评员进行试验分析型品评及以近九十位的消费者进行消费者型品评。由消费者的结果与定量描述分析的结果相比较可知,在定量描述分析的结果中,有机茶与非有机茶在外观、香气、滋味和余後感等描述特性均有显着差异(p<0.05)而消费者的结果则大致呈现无显着差异(p>0.05),显示有机和非有机茶在这些
利用网络、信息、数据库等最新技术,搜集到与茶有关的文献资料2万多篇,并开发出一个包含涉茶专利文献、涉茶报纸文章、期刊和论文集中的茶学文献资料等的茶学文献检索数据库。利用该数据库对茶学文献进行的统计分析得到,最近十多年共发表中文茶学文献21206篇,分布于2122种出版物中,参与创作的作者(指第一作者)有9271名,他们分属于6806个机构。文章还对中国内地茶学文献在数量、作者、作者所属机构、载文期
为了从富含多酚和多糖等多种次生代谢物质的茶树叶片中分离出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本文对4种植物DNA提取方法(CTAB常规法、CTAB区室法、SDS常规法、SDS区室法)进行改良后,以茶树春梢为材料,对4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首次采用CTAB区室法提取茶树基因组DNA。结果表明,用该4种方法提取的DNA,其OD260/OD280都在1.8以上、分子量均大于21Kb、能完全被EcoR Ⅰ酶
本文对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内涵进行了简单介绍,结合实情提出了当前茶叶企业选择实施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二种方法,并较详尽地阐述了茶叶企业进行ISO9000认证工作的具体方法和在具体实施中的一个根本点。
茶叶是湖南农垦的重点传统产业。为了尽快走出茶叶生产的低谷,增强入世后农垦茶叶的竞争力,本文从农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加快农垦茶叶品牌建设的建议。希望从加快茶叶优质化生产、管理体系创新和建立市场体系三个方面,强化品牌意识,实现农垦茶叶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