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南部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与潜力分析

来源 :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最新钻探的井下资料、周边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富有机质页岩区域展布、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储集特征、含气性等方面,重点研究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条件,采用体积法初步估算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的资源潜力,并预测研究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区。认为研究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分布稳定,有效厚度大(黑色页岩厚20~260m)、有机质含量高(TOC含量为0.5%~8.32%)、热演化程度高(Ro值为1.8%~3.8%)、脆性矿物含量较高(40%~70%)、在常规油气勘探钻遇龙马溪组页岩时气显示丰富,裂缝较发育、页岩含气量较高(0.9~5.09m3/t)、页岩埋藏适中(1600~4000m),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综合对比研究指出四川盆地威远、隆昌—永川、长宁—叙永等地区是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研究区内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最现实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目标区。
其他文献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具有形成碳酸盐岩潜山油藏的有利成藏条件,立足富油凹陷丰富的油气资源,深潜山、潜山内幕和潜山坡等隐蔽型潜山油气藏的研究与勘探程度比较低,是深化勘探的重要方向。研究认为,埋藏深度大于3500m的深潜山以沙三段—沙四段为主要烃源层,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碳酸盐岩储层以孔洞、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物性受埋深影响小,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中—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发育六套潜山内幕储盖组合,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地块—海槽”和中、新生代“盆地—造山带”演化旋回,发育了石炭系海陆过渡相、侏罗系湖沼相、古近—新近系咸化湖相、第四系盐湖相四套不同类型的烃源岩,形成了“多源多凹多灶”的复合油气系统,具有“多因素联合控藏,多期油气充注,多层系、多类型圈闭成藏”的复式成藏特征。通过深化盆地油气成藏规律认识,提出了“源外成藏与源外找油,斜坡成藏与下坡找油,晚期成藏与源上找油,动态成藏与深层找气”
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区是发育在大范围致密砂岩储集体系中、天然气连续分布的非常规圈闭天然气聚集。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质背景、成藏特征、运聚机理和分布规律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上古生界天然气聚集是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区,分析认为,高成熟度煤系气源岩大面积、高强度、连续型生气,非常规致密砂岩储层大范围、叠置型、连续型分布和边界模糊的非常规岩性—成岩圈闭连续发育是大气区形成的核心成藏要素,同时具有主要靠扩散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6油层组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分析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本文对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不同尺度孔喉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可见宏观孔隙、微米级孔隙及纳米级孔隙三种类型,其中宏观孔隙以裂缝为主,溶蚀孔隙不发育,微米级孔喉以长石、岩屑及浊沸石溶蚀孔隙为主,纳米级孔隙以颗粒纳米孔、自生矿物晶间孔及纳米缝为主。压汞实验表明,纳米级孔喉是致
川西地区下二叠统栖霞—茅口组白云岩分布广泛,是重要储集层之一。以岩石学特征为基础,综合野外露头分析、岩心观察、薄片分析、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栖霞—茅口组白云岩成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区白云岩主要为“豹斑”状云岩、糖粒状白云岩及晶粒白云岩。“豹斑”状云岩发育于栖霞、茅口组上部,平行于龙门山断裂带分布,同位素分析δ18O为低负值(-4.72‰~3.14‰)、δ13C为
渤海海域位于渤海湾盆地,其油气勘探历时40多年,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型整装构造油气藏发现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以渤中29-5、渤中19-4及秦皇岛33-1为代表的多个新近系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发现已引起勘探人员的高度重视,它们主要分布在具有一定构造背景的浅水三角洲前缘相带,构造位置以凹中隆、凸起及邻近凹陷的斜坡带为主,其成藏规模往往较大。相比周围陆地油田,渤海海域更有利于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
本文基于3D地震资料,结合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对塔中北斜坡沉积层序及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厘定了中下奥陶统鹰山组、蓬莱坝的层序界面,包括鹰山组内部两个4级层序界面和鹰山组底部的3级层序界面。并进行了古地貌恢复,认为,鹰山组后期是台地类型的转换时期,从平台台地转化为弱镶边台地。研究区下奥陶统储层受沉积控制作用较大,储层主要特点包括①准层状发育,沿3级或4级层序界面发育;②研究区下奥陶统储层和潜山风化壳型
吐哈盆地是中国西部天山褶皱带中的一个中新生代山间盆地,其北部发育博格达山山前推覆构造体系,受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影响,其构造特征十分复杂。该带发现了比较丰富的油气,但在油气规模和圈闭评价上遇到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用野外露头和叠前深度偏移资料,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研究构造样式,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和模型正演技术进行验证,重新划分了构造单元,识别构造圈闭。研究表明,北部山前带南北方向可以分
全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页岩气绿色革命”,北美以外地区有20余个国家在进行页岩气前期评价和勘探开发先导试验,页岩气逐渐成为潜力大、重要的天然气现实生产目标。中国在页岩气前期评价和勘探开发先导试验上取得重要进展,正在寻求实现页岩气资源有效开发。对中国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认为中国富有机质页岩时代多、类型丰富,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随着理论与技术的突破、经济条件的改善,中国页岩气资源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天然气(烃类气和非烃气)及非常规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及研究程度,可将勘探发现的烃类天然气划分为生物气及亚生物气、热成因正常成熟天然气和高熟—过熟天然气等3型5类;CO2等非烃气可划分为3型4类;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则可划分为热解气(生物—成熟混合气)、生物气及亚生物气,但以后者为主。生物气及亚生物气在全区海底及浅层广泛分布,气源来自上新统及第四系海相沉积;成熟油型气(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