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孙思邈“治未病”的养生观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九届全国医古文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g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代大师孙思邈给我们留下了姊妹巨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著作不仅是医学界求良方、取妙法的源本,更成了芸芸众生养生护身的瑰宝。本文介绍了孙思邈“治未病”的护身理念,浅谈了孙思邈“治未病”的养生观。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的元气学说,是健康养生的瑰宝。元气论认为人与宇宙万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的,人的生命由阴阳二气化合而成。但人的元气随着年龄增长,消耗越来越多而逐渐减少,导致人体产生病变。我们只有不断补充元气,才能维护生命延续。培补元气除了药补食补外,最好是直接从宇宙中吸入元气,保持阴阳平衡,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缠腰火龙”或“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当机体过度疲劳或局部创伤,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在高温温热环境中都易发生此病。经过学习各家之长,结合临床、总结出一套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止痛,快速治愈带状疱疹、不留后遗神经痛的方法,此方法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介绍。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同时由于环境和工作压力,亚健康人群也逐渐增多。中医在“治未病”和治亚健康方面发挥着异曲同工之用,但却不能指出其根本。我们认为环境恶化使机体不断的处于辐射等各种应激环境中,导致自由基氧化和非酶糖基化,积累了大量不饱和活性羰基类(RCS)生物垃圾,并且无法被机体的防御体系及时清除。自由基和RCS进一步攻击生物大分子,造成机体不可逆的生理性损伤。亚健康的形成可能和这
中医伤科历史悠久,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各种伤病作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形成中医药独立的专科。我行医30多年来,特别擅长用针炙、刺血、拨罐、手法复位和中草药等,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和内外伤很多例。很多患者因骨折后在西医那里动不动就要开刀,那样使患者增强了痛苦和费用,手法复位使其得到愈合,小夹板外固定有较好的疗效。为了继承、发扬祖国中医骨科医学遗产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骨折的内外用药,我是根据中与整体并
“治未病”是中医一贯强调的预防思想,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其创导未病先防、将病防发、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的独特医学理论,已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养生保健措施及防治疾病方法的指导原则。尤其是当今大力弘扬中医学“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对于预防疾病发生,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对“治未病”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进行简述。
目的:观察中医早期干预对婴儿脑性亚健康的防治作用。方法:2~6个月围产期中重度脑损伤临床治愈出院后的脑性亚健康婴儿60例,以通督益肾健脾按摩结合中医五行音乐疗法为主的中医早期干预,配合运动训练等,疗程为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18个月远期随访时,用Gesell发育商作为评估指标进行前后疗效对比。结果:治疗3个月后及18个月后随访,Gesell各项发育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长白山区是满族的聚居地,同时也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长白山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有的动植物药用资源,是祖国传统的四大药库之一,长白山独特的生态环境是满族先民创造满族民间传统医药文化的物质基础。本文介绍了植物类药材、动物类药材以及矿物质药类等长白山满族常用药民间的应用情况。
1987年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古人堤出土一块署名曰“治赤榖(?)方”的汉代木牍,正面记录药物十五味,诸药后附有剂量,反面记有简要的药物加工法。分析了目前学界对“治赤榖(?)方”方名所持的两种观点,认为两者都不足以使人信服。认为“治”应作“治疗”解。“赤榖(?)”应该是一种古病名,是一种具有恶寒身热、头项强痛。骨节不利、咳逆气喘等症,或有脘腹冷痛,下利泄泻等兼症的伤寒病证。“赤”当是用来标志伤寒发热貌的
《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著作,其中记载了众多人体形态结构与部位名称的术语。本文将对目、命门以及眼等部分眼部术语加进行探讨。
在语言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重形式与重功能两种理论观点的对立与论争。在中国古代有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之争,在西方有传统诠释学和现代诠释学之争。本文强调要明确语言诠释与义理诠释的关系,语言诠释是义理诠释的基础,义理诠释是语言诠释的目的。语言诠释要服务于义理诠释的目的,义理诠释要以语言诠释为基础依据。对文献文本的语言诠释和义理诠释必须做到文有所用,理有所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