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程、困境与出路:新中国70年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ei1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从"无"到有、从散乱到体系、从缓慢起步到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独特发展道路。总结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体育非遗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认知体育非遗传承保护的"中国模式"和践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3.1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的历程3.1.1松散传承保护阶段(21世纪以前)国际社会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非物质遗产"这一概念。新中国成立初期,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工作就被国家提上日程,大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迅速开展起来,使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展示、发展与弘扬,为我国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世界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1.2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纳入国家传承保护体系(1)传统体育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以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标志,我国开始纳入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话语体系。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体系。(2)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有计划"地传承保护2005年至2009年,新中国首次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国性非遗普查活动,期间,国家、省、市、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被逐步建立起来。2006年至今,我国先后公布了4批共计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节遗产项目,其中体育类国家级非遗项目约有196项。(3)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有效"地传承保护随着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我国非遗保护法律体系和工作机制日趋完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期保护成果被巩固下来,标志着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有效"地传承保护起来。3.2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面临的主要困境3.2.1对概念的认识不明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并没有单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门类。当前学界对"体育非遗"的称谓众说纷纭:"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3.2.2特色传承方式面临挑战白晋湘等学者认为:体育的"身体活动"属性,要求独特的"口传"和"身授"相结合的"师-徒制"传承制度。但当前,"师-徒制"面临着"师父垂老、后期无人"困境。3.2.3保护境遇不平衡首先,同一种类内部各项目发展不平衡。其次,不同种类体育非遗项目发展不平衡,部分舞蹈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引起必要关注。3.2.4对外影响有限陈小蓉等学者认为我国各级各类体育非产的总数量已超过1000项,但其中除了很少数项目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之外,大量的项目在国内尚且处于"深山人不知"的状态,不利于传承保护的广泛开展。3.2.5传承保护主体彼此隔离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保护主体之间缺乏有效而稳定的沟通机制:政府主体主导过多,社会和民间主体参与过少,而且社会与民间主体的主动性不足、依附心态严重。3.3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未来发展建议3.3.1加强对体育非遗本质的认识首先,不能用西方国家传入的"体育"概念来解释我国的全部"身体运动";其次,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应该认定为"身体运动"。3.3.2对传统传承范式进行创造性转换传承是最好的保护。传统的"师-徒制"可以结合时代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师-徒制"等传统传承保护方式重新回归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3.3.3先发展带动后发展首先,借助一些发展好的项目已经建立的资源和平台,带动其他项目的发展;其次,重视一些非知名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3.4以文化自信扩大体育非遗的影响力从文化自信的高度出发,充分展现中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特有的"勇猛顽强、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出神技艺、包容并蓄"的文化特征。3.3.5明确多元传承保护主体的权责民间主体应主要负责传承原生态的体育非遗;社会主体不能对体育非遗进行过度改编;政府主体在体育非遗保护中担当主导地位的同时"简政放权";打造平台,实现各保护主体平等、公开对话。研究结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存量丰富但曾流逝严重,依靠着强大的组织能力和资源优势,建国70年来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模式"。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还存在概念认识不清、传统传承模式没落、发展不均衡、对外影响力有限、保护主体权责不清等问题。加强本质认识、创新传统传承模式、先发展带动后发展、立足文化自信传承保护、明晰保护主体权责等是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可持续健康传承保护的保障。
其他文献
目的 增强型体外反搏针对冠心病是一项绿色、安全、经济、有效的无创治疗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究其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并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选取接受体外反搏治疗联合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体外反搏组,随机选择同时间段内接受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常规治疗组,收集两组患者各项相
<正>受各类促销形式的刺激和影响以及对新产品的热衷,年轻人难免产生需求不匹配或者不那么理性的购物。不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闲置的商品交易出去,实现物品的再利用。“没必要什么都买新的”正成为年轻人新的消费观。2月8日,在上海工作的90后女孩刘白发布在闲鱼上的直板夹,以58元的价格与一位广西买家达成交易。这是她新年成交的第一单,也是她通过二手交易平台卖出的第363件商品。
期刊
间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组成产生重要影响,在改善土壤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有益微生物产生的影响,从数量、多样性和菌属丰度变化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了加强多种禾本科‖豆科间作系统对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技术(高通量测序、稳定同位素探针和组学技术等)研究微生物种群在间作系统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禾本科‖豆科间作产
为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推动了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快速发展。并网逆变器作为连接分布式发电系统与电网的电能变换接口,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对增强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为降低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谐波含量,以及提高其在负载或频率发生变化时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本文对分布式发电系统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控
<正>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就望而却步,总感到难于上青天,绞尽脑汁也难拼凑出一篇,更别提谋篇布局了。广大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也讳莫如深,虽呕心沥血,却收效甚微,乃至谈“文”色变。部编版小学《语文》的习作单元更新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定式,为广大师生破解习作难题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往,学生写作时经常出现懂得习作知识却不会运用知识的情况,这样的学习是浅层次的。深度学习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提
期刊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有机无机复混肥用量对苏北地区水稻产量、经济性状、养分含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科学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提升耕地地力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共设置6个试验处理:空白对照,常规施肥,有机无机复混肥675、 750、 825、 900kg·hm-2。结果表明:随着有机无机复混肥用量的增加,水稻籽粒产量、秸秆产量、有效穗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施用量为825kg·hm-2时,籽粒和
可溶性碳组分是土壤有机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作为土壤碳周转初期变化的敏感指标,其含量受到凋落叶等植物残体输入、森林类型及季节性水热变化的共同调节。采用土壤原位培养法,以亚热带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人工林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对象,分析生长季内土壤可溶性碳(DOC)与热水溶性碳(HWSC)含量动态变化及其对凋落叶输入的响应趋势。结果表
探究软枣猕猴桃叶片中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软枣猕猴桃叶片中绿原酸,在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以液料比、pH、超声时间为三个考察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设计;通过探究绿原酸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pH=3,超声时间为20 min,绿原酸平均得率为0.96 mg/g;绿原酸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的
<正>5月25日,兰州新区举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金融标准发布暨研讨会,旨在立足甘肃省内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实际,发挥财政、金融、产业、环保等政策作用,构建兰州新区统一的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库,解决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证评级落地难问题,推动绿色金融成为支撑甘肃经济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期刊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SD患者常常伴随便秘、呃逆等胃肠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后期功能恢复。目前西药治疗PSD副作用较大,且会加重胃肠道症状。针刺作为非药物疗法,具有绿色安全、操作方便等优势,是治疗PSD的常用方法之一。脑肠轴是大脑与胃肠道的双向调节通道,本文通过梳理PSD的发病机制、脑肠轴对PSD的影响 ,从针刺调节脑肠肽、肠道菌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