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鲜食糯玉米育种生产进展与特点

来源 :2008年全国鲜食玉米新品种展示与观摩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1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糯玉米(Zea mays L.ceratina Kulesh)又称蜡质型玉米或粘玉米,起源于我国西南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对糯玉米育种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杂交育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研究发展迅猛,不仅开展育种研究单位增多,而且育种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较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审糯玉米品种有40多个,省级审定的达250个以上。近年来,重庆糯玉米发展较快,年播种面积约20万亩,产品主要作为鲜食蔬菜和休闲食品。随着重庆直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调整和对营养型、保健型、风味型食品要求越来越高,促使糯玉米需求市场不断扩大,糯玉米发展前景必将十分广阔。本文简述了重庆市糯玉米生产与育种研究进展,分析了重庆市糯玉米育种、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以‘泰山晚霞及‘国光苹果为试材,测定了二者的部分果实品质、花青苷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并研究了套袋对‘泰山晚霞果实品质和花青苷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泰山晚霞的平均单果重、果形指数、果实发育期、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及香气成分等品质性状与‘国光无显著差异,但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及Vc含量等显著高于‘国光,尤其是成熟期果皮花青苷含量为132.70U·g-1FW,而国光仅为49.40U·g-1FW,差异极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bed.)Roem.)可能是栽培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的祖先,属珍稀的第三纪孑遗物种,不但变异丰富,而且环境适应能力强,是栽培苹果品种改良的优异资源,且有园林应用价值.本文对新疆野苹果的发生、分类学地位、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生存现状及核心种质构建与新疆野苹果的保护保存等作一综述,旨在为新疆野苹果这一珍贵资源的科学保
本研究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等地苹果生产现状和果树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调研,就四川省果树产区的生态条件和苹果生产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为了提高苹果育种技术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状况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本文总结国内外苹果育种研究进程,结合作者的育种实践,本着“少组合、大群体”的苹果杂交育种技术思路,从亲本选择及组合选配、杂交后代早期选择、促进提早结果技术、杂交优系复选、决选指标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如何建立苹果高效育种体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本文介绍了昭通苹果生产历史与现状;阐述了昭通苹果生产优势特点-生态环境特点、品质特点、早熟特点;分析了昭通苹果生产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昭通市苹果产业化发展思路与对策。
依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回顾了不同历史时期苹果生产特征和水肥管理特点。通过分析各时期苹果生产与环境的互作关系,指出现代苹果生态栽培模式是我国苹果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把生物适应性和物种多样性原则作为制定、实施苹果栽培管理技术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促使园区物种多样化,分布层次化,建立起一个园区物种之间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且实现园区内物质良性循环的现代果园生态系统,以促进苹果的丰产、稳
本文介绍了我国苹果业生产概况,我国苹果业进出口贸易概况,我国苹果业国际竞争力现状,给出了提高我国苹果业国际竞争力对策建议。
本研究就辽宁苹果能否找到效益制约因子,从哪里选择突破口,今后辽宁苹果产业发展重点和存在哪些薄弱环节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辽宁苹果生产重点地区进行了调研,进行了实施苹果“藏果于园”战略的科学发展苹果产业的思考。
综述了近年来世界有机苹果生产和科研的进展情况,总结了我国发展有机苹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有机苹果发展策略。
在玉米品种多环境区域试验中(MET)由于品种与环境互作的存在,不仅使品种的筛选过程复杂化,而且可能导致育成品种不能满足农民需要.在区域试验中,对杂交种产量的稳定性评价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确立以下两项研究目标:(1)通过GGE双向图和Kang氏产量稳定参数(YSi)来评估2002年和2003年在云南省10个试点种植的13个玉米杂交种的产量稳定性.(2)确定不具有代表性或不具有产量差异分辨性的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