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测序揭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粘附调控机制

来源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521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严重危害水产养殖的病原菌。粘附是其重要毒力因子,是其感染机体致病的必要条件,但相关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其他文献
Abstract:During the degradation of Microcystis blooms,elevated ammonia and microcystin concentrations co-occur and exert toxicity on fish.
从腹部肿大、腹水和出血的等发病症状的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蝌蚪肝脏中分离到4 株细菌,经人工感染确定JK-3 为致病菌.经生化鉴定符合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特征;进一步的16 S rDNA 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其与克雷伯氏菌标准株(ATCC700721/NR_074913.1)的同源性为99.5%.
IRAK-4 和TAK-1 是Toll-like receptor/IL-1R 通路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通过调节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宿主抗感染过程。本文我们鉴定到了石斑鱼的IRAK-4(EcIRAK-4)和TAK-1(EcTAK-1)基因序列,结构分析显示此二分子具有其它脊椎动物同源蛋白保守的结构域和功能位点。
银离子因其高效、广谱及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已成为目前抗菌材料的研究热点。有研究结果显示,银离子对细菌作用机理是银离子先在细胞壁上产生小的孔洞,通过这些孔洞进入周质空间,导致细胞膜成分渗漏和破坏细胞膜,进而进入细胞内部。
卵形鲳鲹(Golden pompano Trachinotus ovatus)又称金鲳,是我国南方沿海省份重要海水养殖鱼类,近年来国内年总产量稳定在约8 万吨。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由弹状病毒科诺拉弹状病毒属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感染鲑科的鱼类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高度传染性疾病。
鲑鱼甲病毒(salmonid alphavirus,SAV)隶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甲病毒属(Alphavirus),主要感染大西洋鲑(salmo salar)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引起胰腺、心肌炎症和昏睡等症状。
诺卡氏菌病病程极其漫长,在鱼体内形成肉芽肿是该病的典型症状,且呈渐进式侵袭不同组织,在肾、肝、脾、肠、肌肉等多处产生明显病灶。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病程又长,加上药物治疗周期长、效果差、易反复,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危害。
本研究通过对苏北病发区采集的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鱼样本进行混合感染菌种的分离、鉴定、药敏实验以及致病性的分析,以便为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客观反映了河南省沿黄渔区鲤鱼急性烂鳃病疫情的严峻现状,通过多年连续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了一些流行规律。多人多批次检测到锦鲤疱疹病毒(KHV),在不同病例中分离到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霍乱弧菌、维隆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对发病池塘和健康池塘的水化学指标、池塘微生态环境、浮游生物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病鲤和健康鲤的组织酶活性、免疫指标和红细胞脆性等进行了对分析,多数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