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碱性岩和基性-超基性岩25亿年来εNd值的演化与源区两次富集及三次转型

来源 :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eh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组近20年来对华北克拉通不同时代碱性岩的Sm-Nd同位素作了大量研究,结合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尤其是基性-超基性岩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25亿年来华北克拉通碱性岩和基性-超基性岩εNd值的演化经过了一个比较复杂曲折的过程。
其他文献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稀有和贵金属矿产资源产地.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华南的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与各种花岗岩类、尤其是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密切的成因关系.上世纪70-80年代,与国际上一些学者提出S型和I型、钛铁矿系列和磁铁矿系列花岗岩基本同时,国内学者主要针对华南地区广泛发育的花岗岩类也提出了若干成因分类的方案,其中以徐克勤等提出的(大陆地壳)改造型和(过渡地壳)同熔型这两个成因系列最具有代表性.随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地幔岩是否像区域榴辉岩一样,经历了深俯冲和折返过程,对认识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超镁铁岩的成因及其古老岩石圈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研究表明PP3钻孔中的地幔岩为高镁的地幔岩残片,与中国东部和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超镁铁岩相比属亏损程度较高的地幔岩.本摘要描述PP3超镁铁岩地球化学亏损特征,探讨其形成机理和时代。
最近的研究证实,在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多硅云母榴辉岩和超基性岩中的磷灰石矿物内普遍发育有针柱状出溶晶体,初步研究证明这些出溶晶体多为各种硫化物:如黄铁矿、黄铜矿等.本文重点研究苏鲁青龙山地区的多硅云母榴辉岩和退变榴辉岩中磷灰石内的出溶晶体,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X-能谱的线扫描分析,确认这些出溶晶体是铜的硫化物,并根据无标样定量分析初步推测有可能是CuS2晶体.在磷灰石中能保存超高压的硫化物
华北克拉通在古元古代曾发生过引人注目的构造活动,被命名为"吕梁运动"、"中条运动"、"滹沱运动"或"中岳运动".最近,Kusky and Li(2003)提出华北北缘有一条内蒙-华北造山带,该带在2200-1850Ma期间经历了类似于Andean型的边缘会聚过程,在1900-1850 Ma期间与南部的古老陆块碰撞,引发后者麻粒岩基底大规模抬升.Zhao et al(2005)则认为华北东部陆块和西
1.78 Ga前后(1790-1750 Ma)基性岩墙群与同时期熊耳裂谷中的火山岩系无疑是华北克拉通该时期最为苇要的岩浆活动记录,它们是不是相同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一科学问题备受关注.本文探讨 华北克拉通中部~1.78 Ga基性岩墙群和熊耳裂谷火山岩系的关系。
本文研究区麻粒岩分布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高喜马拉雅热隆伸展构造带盖层藏南拆离系的南缘,而在以南北向定结-申扎正断层为东界的日玛那穹窿中分布相对较集中.绝大多数呈透镜状、布丁体断续产于花岗质片麻岩和石英岩中,与围岩呈构造接触,由糜棱面理和构造片理构成局部化强应变带.有些麻粒岩也卷入韧性剪切,经历了强烈的韧性剪切构造变形,形成剪切透镜体,具有不对称的长英质拖尾构造,局部出现片理化现缘和流变褶皱.糜棱面
地质学家早已认识到底侵是壳幔相瓦作用和花岗岩浆生成的重要方式,也是陆壳生长的重要机制.近年来已认识到幔源岩浆可在壳内发生内侵(Pitcher,1993;Vaughan et al.,1997;Snoke et al.,1999;Gu et al.,1999;Petford,et al.,2000;马昌前等,2005**),但迄今为止,文献中对内侵这一术语不过是只言片语地提及而已,对内侵体的存在及其
花岗质岩石中常有各种各样的岩石包体,它们蕴藏着花岗质岩石的岩浆生成、演化、形成过程等信息,可作为研究深部地质作用的窗口,帮助我们了解上地慢及深部地壳的结构、物质组成、热状态等性质与岩浆底侵作用、壳-幔作用、岩浆混合作用等,是花岗岩类研究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岩石学家的重视,对岩石包体的研究方兴未艾.作者最近在新吕野外地质考察时,在新昌儒岙花岗岩中发现了较大规模的岩石包体群.本文概要报道该岩石包体群寄
胶东昆嵛山杂岩体东南部的文登长山南石英二长岩体内发育有大量闪长质包体,为探讨其源区特征及成因提供了可能.这些闪长质包体大小不一(几cm至几m),长径一般在十~数十cm,有些长径达数m.包体颜色较寄主岩深,粒度细,与寄主岩呈突变关系,无冷凝边和烘烤边.包体在岩体中分布不均匀,约占岩体总面积的10%~20%,多为椭圆形或纺锤形,定向性好,有的包体沿岩浆流动方向被拉长,反映了岩浆侵位时局部呈液态或半固态
南印度洋Kerguelen高原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火成岩省之一,该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现在位于Kerguelen高原北西边缘之下的Kerguelen地幔柱开始于早白垩世并持续到近代的活动有关本文通过分析正在孕育的Kerguelen地幔柱与大印度东部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探讨西藏南部错那地区早白垩世镁铁质岩的岩石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