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及思考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mworksh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介绍了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情况,并对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的明确各方职责、考核制度建设、规范合同管理、资金安全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强化黄河工程日常管理的措施.最后,文章还针对当前黄河工程管理的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提出了建议意见.
其他文献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面对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正确选择和重要举措,是我国新时期水利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全面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长江流域人类活动引起河流泥沙来源和进入河口区的径流总量及泥沙总量发生变化,水文泥沙条件的改变使长江河口区潮滩湿地的面积、植被分布和河口生物物种发生一系列的显著变化;流域城市化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污水进入河道引起沿江和河口区水质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引起的点污染和面污染及水土流失使河口水环境发生改变,引起河口生态环境的退化;滩涂围垦造地、港口航道建设等工程与湿地生态保护间存在突出矛盾,人类活动对长江口潮滩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妥善安置失地移民,建立国家、地方、企业、移民共同受益的新机制,以实现库区经济发展、移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优美、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我们多年来一直进行探索的重大政策和理论问题.最近,笔者对广西的浪水、容城、昭平、爽岛、京南、双潭等中小型水电站库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在移民安置方面,他们改变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时期按照土地年产值倍数补偿的传统做法,对淹没的土地实行长期补偿政策,长期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实施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必然性,接着分析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特点及其对管理机构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防汛抗旱指挥办事机构的五种典型设置模式在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然后从机构设置原则、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探讨了防汛抗旱指挥办事机构的设置和能力建设.
水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维持健康的控制因素.在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利用特点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通过了解节水型社会内涵及比较不同节水型社会试点工程建设的成果,总结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及方案,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本文针对城市水资源问题,探讨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及内涵,提出具有实用意义的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是一个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控制目标,以水资源系统变化模拟、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相互制约方程为约束的判别模型,称为"控制目标反推模型"(简称COIM模型),可以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或计算机模拟技术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本文并列举了在郑州市的应用实例,是对作者近期关于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方法
由于受频繁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用于水资源评价计算的天然年径流量序列失去了一致性.本文提出了基于降雨径流关系分析的非一致性年径流序列频率计算方法,可以得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同时期变化环境下年径流合成序列的频率分布.对潮白河水资源分区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年径流量序列在1974年前后变异显著,且年径流量明显减小,这种情形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极为不利.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结合鞍山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生态学角度探讨在工业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模式以及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些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水资源所面临的形势,对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保障城市用水安全提出了对策建议.分析认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在开源的同时,把节约用水放在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优先地位,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全社会每个成员的庄严使命.围绕如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这一命题,提出了科学认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科学把握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客观机理和运作规律、科学经营政府部门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表率和导向作用等建设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