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表面镍基耐磨减摩熔渗层的微区组织特征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c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耐磨减摩复合材料理论与铸渗技术相结合,实现具有冶金结合特点的铜合金表面耐磨减摩功能层改性,研究铜合金表面Ni/WC/G耐磨减摩熔渗层形成过程中预制层与基体金属液瞬时微区冶金熔合过程及物理化学变化;探讨渗层与基体界面结合处微区冶金特性及渗层内距离界面不同位置处的微区冶金及微观组织结构特征,分析界面处主要元素Ni、Cr、Cu的互扩散特性;揭示熔渗层中微区组织结构特征及相的存在形态等与渗层的力学性能、高温性能及摩擦学性能之间的耦合关系,为铸渗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在核燃料生产过程中,利用U3O8作为原料时,需要将其以硝酸溶解后脱硝得到UO3,在溶解与脱硝过程中均会有NOx气体产生,若将其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也导致资源的浪费,所以含NOx的尾气必须经吸收处理后排放.日前针对氮氧化物吸收的计算,按对反应过程的建模方法,主要有平衡法和速率法,前者基于假设塔内物料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浓度关系,后者基于反应速率方程式,利用反应速率计算来得到塔内物料含量的变化
烧结粉末金属广泛应用于汽车及航空工业,随着技术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粉末零件结构耐久性和完整性已成为近年来国外竟相开展的的研究课题.由于烧结粉末金属零件的特殊制备过程的特殊性,不能用常规的力学模型和方法来表征其变形损伤机理.本项目旨在确定烧结材料的变形机理,阐明材料初始空隙率和材料变形、损伤的关系,提出疲劳损伤塑性力学模型,建立烧结粉末零件及结构的疲劳寿命设计方法,为设计、制造关键零件低循环疲劳有限
核电管线在服役期间的性能退化及寿命管理是工程中的难点问题.针对这一难题,本项目以复杂管线的损伤识别和寿命预估方法的研究为主要目标,并取得了方法和技术上的突破,为核电管道的损伤识别和健康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工程应用技术支持.
制动器是车辆的重要安全部件.制动器制动过程伴随着强烈的温度场、应力场和磨损的耦合现象.准确模拟和预测这一耦合现象对于制动器的设计、制动系统的控制、制动策略的选择和制动零部件的优化都至关重要.本项目旨在开发模拟制动器工作过程中热-应力-磨损耦合行为的数值方法.
镍基高温合金被广泛用于制造航空航天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如涡轮发动机等,其工作中除了要求承受高温外,还要求其疲劳寿命达到千万周次以上.本项目选取代表性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718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超声疲劳试验方法揭示了中高温、加载频率和晶粒尺寸对高温合金超高周疲劳性能与行为影响的规律,阐释了高温合金材料的超高周疲劳失效机理.上述成果将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金属材料疲劳破坏的本质特征,对新型高性能高温合
在航空及机械等工程结构中广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根据其是否随认识的深入和信息的增加而减少的性质,可将其分为主观不确定性和客观不确定性.主观不确定性随认识的深入和信息的增加而减少,而客观不确定性则是事物内部固有的随机性,它不随认识的深入和信息的增加而减少.已有的研究未能很好的区分主、客观不确定性以及它们在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无法全面合理的为结构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及风险
轨道车辆轴承失效,以轴颈/轴箱轴承最为关键,是造成轨道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轨道车辆及零部件的服役条件,以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为基础,具有复杂的、显著的随机载荷载荷特征,现有轨道车辆轴颈/轴箱轴承分析,停留在以ISO281标准为基础的理想分析层面,很少触及实际生产的复杂随机载荷、偏载等不规则载荷问题,而生产失效恰好与这些复杂服役载荷条件紧密相连.因此,研究建立复杂随机载荷下轨道车辆轴承的可靠性与
工业管道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特种设备,未焊透缺陷是其最常见的一种焊接缺陷,对其安全运行构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国内外尚无科学合理的安全评定方法.本项目根据工业管道的实际失效模式,从塑性极限载荷理论基础(NSC准则)、管道材料与结构特点、未焊透缺陷形状与分布特点、焊接材料匹配性等关键问题着手,对含未焊透缺陷压力管道安全性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研究成果为《压力管道定期检验
集成电路硅晶片及芯片制造中对材料表面具有原子级粗糙度、洁净度和低损伤的加工要求.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后清洗工艺中面临纳米颗粒污染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1)纳米颗粒吸附力强;(2)纳米尺度分析难度大;(3)新材料.本项目利用荧光显微技术对清洗工艺中纳米颗粒运动进行实时观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颗粒与表面作用力进行分析,建立纳米颗粒
本项目以大功率LED芯片集成封装用铜质均热板为研究对象,共研究了两种封装工艺的均热板,即热扩散型均热板和压扁成型均热板:热扩散型均热板是通过两块任意长宽比的壳板通过扩散焊接形成封闭腔体,进而制造而成的均热板:压扁成型均热板则采用圆柱型热管通过压扁成形工艺进行制造.项目研究了两种均热板的稳健制造工艺,优化了其制造方法及工艺参数;研究了均热板制造过程及工作过程中的形变规律:设计了均热板专用的传热性能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