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北部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与战略选区

来源 :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m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美北部沉积构造演化决定了该区发育4套含油气系统和4套主要储盖组合,盆地己发现油气田及其储量统计结果表明,南美北部碰撞大陆边缘盆地群油气储量和巨型油气田均具有南贫北富、西贫东富的分布特征。建立了综合含油气系统、油气资源潜力、勘探程度、油气资源国的投资环境等方面的盆地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评价模型和战略选区模型,盆地勘探潜力评价与战略选区结果明,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地质勘探风险低的盆地不一定是我国最佳的油气勘探战略区,南美地区北部Ⅰ类有利勘探盆地为东委内瑞拉盆地、马拉开波盆地等。
其他文献
柴达木盆地西部红柳泉斜坡区发育低渗透河道砂、河口坝砂控制的岩性油藏,优质储集砂体预测是该类岩性油藏勘探之关键。本文采用地震相分析、多参数反演预测、地震沉积特征分析等手段,对斜坡区岩性油藏成藏关键要素开展了精细综合预测,进而分析了岩性油藏形成条件,明确了岩性油藏勘探目标,有效解决了红柳泉斜坡区低渗透砂岩预测问题,提高了岩性油藏预测精度与勘探成功率,取得了较好效果。
本文在三维地震倾角扫描的基础上,以地震采样点空间信息为导向,实现层序边界控制下的地震小层自动追踪,精细刻画出体系域内部单沉积体的地震反射结构及空间展布特征;通过把层序单元内部地震小层追踪结果进行层拉平,实现时间域到wheeler域的自动变换,更加直观地分析地层沉积演化史;通过沿体系域内部地震小层提取地震属性,实现了等时地层切片的提取,减少了地震属性多解性,提高了砂体预测精度。
针对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油气检测的难点,根据含油气地层对地震波高频成分吸收增强、吸收系数增大的原理,提出了基于子波衰减谱的烃类检测技术。该技术首先对地震资料进行去噪,然后分别求取目的层上、下时窗的信号谱和子波谱,进而求取上下时窗子波衰减谱。通过衰减谱进行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烃类检测。在Y2井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实际应用中,与基于目的层的烃类检测技术相比较,该技术对油气的敏感性较高,能够较好指导实际井
新疆北部石炭纪处于古亚洲洋中段,经历了早石炭世板(陆)块俯冲-碰撞造山和晚石炭世碰撞造山后伸展裂谷的演化过程。现今盆地内保存较好的、受断陷(凹陷)控制的上石炭统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岩-火山岩组合,可形成自生自储的有利油气成藏组合,是勘探的最现实成藏组合。油气分布受上石炭统有效生烃断陷(凹陷)控制,油气富集受构造高部位、断裂带和风化壳优质储层控制,有效保存条件是油气成藏的关键;火山岩与烃源岩间互发育
本文主要讨论了综合利用常规测井、电成像、偶极横波和核磁共振测井解决砂砾岩储层测井解释难题。须四段砂砾岩储层岩性复杂,根据岩性、孔隙度、裂缝和孔洞的发育程度不同,新场须四段砂砾岩储层的储集类型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孔洞型,根据岩心实验和交会图分析结果按不同岩性分别建立了储层评价标准,在勘探中获到良好应用。须四段砂砾岩体中的优质储层是扇三角洲前缘的富砂质的以中细粒砂岩为主的砂砾岩互层和钙屑
本文从28构造围斜坡区整体成藏特征分析入手,对区域成藏条件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石臼坨凸起东倾末端南北两侧由于受构造应力不同而引起的源-汇耦合条件的差异,在古地貌的控制下使南北两侧东营组和沙河街组时期形成储层的差异分布是造成两侧油气分布层位不同的主要原因;到了东二时期沉积了厚层区域分布稳定的质纯湖相泥岩,为428构造围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通过该成藏规律的总结,摆脱了单纯对构造油气藏钻探的局限
近年来,石臼坨凸起东段陡坡带中深层在勘探上取得成功突破引起勘探工作者们高度关注.本区沙河街组处于近源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砂体结构和成分成熟度低,压实作用强,影响原生孔隙发育,但是成岩过程中,经溶蚀、淋滤、交代及重结晶等作用,次生孔隙发育,且存在异常地层压力,有效保护砂岩储层的次生孔隙和渗透率.根据已钻井资料,在3350m左右,孔隙度达14-17%,渗透率10.2-35.4毫达西,测试产能较高,具有较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厚度约400-800m,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四个岩性段。研究表明,该海槽东、西两侧鲕滩白云岩的成岩-孔隙演化史基本相似,但白云石化机理迥然不同。海槽东侧鲕滩白云岩属蒸发卤水回流-渗透,并叠加埋藏白云石化成因。海槽西侧鲕滩白云岩属同期正常海水埋藏压实排挤流云化成因。
随着陆上油气勘探程度的加深,勘探活动正在由陆上向海域转移。纵观全球油气勘探态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油气勘探经历了由上升期向平缓期的过渡。(2)深海、超深海被动陆缘盆地成为油气勘探的主战场。(3)天然气发现数量明显高于石油;(4)勘探由以常规油气为主转为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并重。中国“走出去”获取油气资源面临着资源获取难度大、勘探成本高等风险,需要做好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陆上与海域领域两篇文章。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新项目评价内容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整个项目的评价,为此,通过多年的探索,基本建立海外油气勘探项目快速评价工作程序和方法体系,初步实现新项目评价工作程序化、规范化、软件化,提高新项目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投资风险,形成了中石化海外特色技术-海外油气项目快速评价体系。本文重点介绍海外油气勘探项目评价方法、评价流程、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