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干烧心病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阐述了国内外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指出目前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大白菜干烧心病进行研究,已找到在AFLP图谱上分布征4个连锁群上的4个与抗干烧心病有关的QTL位点,为大白菜抗干烧心病辅助育种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查尔酮合成酶(CHS)催化类黄酮类物质合成途径的第一步反应,是该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与植物的抗病性密切相关.利用RT-PCR,从花椰菜中克隆得到PCH基因的eDNA片段,命名为BoCHS.BoCHS长1182bp,编码393个氨基酸.核苷酸和蛋白质序列多重比较结果表明BoCHS与其它芸薹属植物的CHS基因高度同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BoCHS与芸薹属植物的CHS蛋白聚类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
以10份F1结球甘蓝为试材,探讨了基本培养基类型、培养基琼脂浓度、不同基因型胚胎发生率、外源植物激素、AgNO3等因素对结球甘蓝小孢子胚再生植株频率的影响,为建立高效、完善的结球甘蓝小孢子胚植株再生技术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结球甘蓝不同基因型的胚胎发生率与子叶胚再生植株频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B5培养基较MS培养基更适于结球甘蓝小孢子胚植株再生;游离小孢子培养25天的子叶胚在琼脂浓度为1.2%的B
对6个松散型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otrytisL.)杂种一代的小孢子培养研究表明,基因型对松散型花椰菜胚胎发生起重要作用;培养基中添加6-BA 0.1mg/L,NAA 0.05mg/L可以促进胚状体发育;培养基中添加500mg/L活性炭可明显促进小孢子胚状体的形成.
本文研究了紫色大白菜花青素组分及其抗氧化性,为今后大白菜育种目标及品质提高奠定基础.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级管阵列检测-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PDA-ESI-MS)检测了紫色大白菜叶片的提取液成分,采用还原性研究、清除羟基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DPPH自由基等方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紫色白菜中花青素的种类分别为矢车菊色素(Cyanidin)、飞燕草色素(Delphi
本文首先对玉田包尖白菜的栽培历史进行了介绍,从种质资源、规范种植、品牌建设等方面阐述了玉田包尖白菜产业开发的主要做法,并从政策调整、种植基地建设、组建协会等方面对玉田包尖白菜产业发展前景与对策进行了阐述。
本文利用RACE技术,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和RT PCR方法,克隆了三个皂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Bv-beta-AS.Bv-TS及Bv-CAS,对其基因的序列、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分析、预测和比较。经过RT PCR验证表明,Bv-beta-AS及Bv-TS基因在P型欧洲山芥中并没有表达。在小菜蛾取食的诱导下,Bv-beta-AS基因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Bv-beta AS基因在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最
从露地越冬花椰菜种质资源的搜集引进,种质资源的创新,新品种、新品系选育方面,对蔬菜研究所越冬花椰菜育种取得的进展进行初步报导,并对目前育种研究的方向及对策进行探讨。
本实验是以甘蓝交系南宝为实验材料,对甘蓝的SRAP-PCR的影响因子设置梯度实验,筛选和建立了可扩增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带型清晰的最佳反应体系,即10uL反应体系:DNA模板60ng,Taq酶0.40U,引物0.30umol/L,dNTPs 0.20mmol/L,Mg2+ 3.00mmol/L.该体系能很好地满足甘蓝基因组SRAP扩增的要求,SRAP标记应用于甘蓝遗传研究是可行的.
“卫青萝卜”是天津特有的名产,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本文介绍了“卫青萝卜”的起源,对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为产业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综述了中国乌塌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及主要种类、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栽培技术、生理相关研究以及分子技术等方而取得的进展和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中国乌塌菜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