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散热熨劳宫穴缓解尺桡骨骨折病人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_66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尺桡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病种之一,多由暴力引起,骨折手法复位后患肢腕关节及掌指关节明显肿胀、疼痛并有功能障碍。我院2013年3月开始使用四子散热熨劳宫穴,利用温热之力,将药性通过体表毛窍渗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活血行气、祛瘀消肿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的 观察四子散热熨劳宫穴治疗尺桡骨骨折病人的疗效。方法 将尺桡骨骨折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落实骨科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并采用四子散药熨患肢劳宫穴,对照组患者落实骨科护理常规,疗程1周,每组观察第2天-第10天患肢肿痛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形态特征及三维率在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83例SPN,通过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直观判断SPN的基本形态,并分别测量MPR和VR的三维率,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以及在良恶性SPN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恶性SPN在MPR和VR上显示为圆形的几率均高于良性SPN(P<0.05).
目的 探讨多期扫描及重建技术对泌尿系统少见疾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泌尿系统少见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1.一般资料:5例泌尿系统病变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5~72岁.临床表现为血尿2例,主诉腹痛、腹胀1例,体检时检出2例.均为临床及其它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要求进一步检查者.所有病例均行多期扫描及重建技术的后处理.2.扫描方法:采用SIEMENS双源64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
目的 分析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多层螺旋CT(MSCT)扫描胸部影像特征,探讨PSP形成机制.方法 搜集经MSCT和胸腔镜证实的PSP 45例,另随机搜集性别、年龄匹配胸部无明确病变(对照组)及继发性自发性气胸(SSP)患者影像资料各45例.测量前两组第六肋骨(6th)倾斜度、计算不同年龄气管分叉平面胸廓内径比值、观察肋骨内突(PRIL)、肺气肿样改变(BB)及气胸组肺尖胸膜孔情况.组间变量值
目的 评估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分流(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术术中患者疼痛程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从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法对患者术中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疼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期
目的 构建可被光学成像设备检测的人乳腺癌细胞株.方法 通过慢病毒感染整合表达的方式使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通过添加嘌呤霉素并持续传代筛选出稳定表达GFP的MCF7细胞,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划痕实验及碘化丙啶(PI)单染法流式细胞周期检测MCF7-GFP细胞的增殖情况,最后使用精诺真(Xenogen,IVIS 300)光学成像系统检测MCF7-GFP细胞的荧光.结果 首先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心理及胃肠道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 2015 年 7 月至2016 年6月间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 例)和对照组(50 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心理和胃肠道反应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疼痛症状均有所改善
目的 探讨骨结核的影像学诊断,提高对脊柱以外骨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结核和关节结核,年龄:3岁~74岁,中位年龄33.8岁.部位:关节结核26例,骨结核10例.13例仅有平片,14例行CT,8例经MR检查,CT、MR增强扫描 5例.结果 骨破坏伴有砂砾样死骨14 例,合并周围脓肿9例,软组织钙化10例,合并肺结核8例.骨结核单发8例,多发2例.骨质疏松,关节结核常
目的 通过螺旋CT检查后处理的新方法对肋骨骨折的病人做出更有效更精准的诊断。方法 MP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属于三维图像处理,但显示方式仍为二维。多平面重组的方法是将一组横断面图像的数据通过后处理使体重新排列,使其在显示屏上能够按诊断的需要显示任意方向的二维断面图像。它的显示形式有矢状面、冠状面、斜面和曲面。
Background: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reconstruction using synthetic device demonstrated satisfactory short-to mid-termresults in recent years,yet the long-term outcome was rarely reported.Fur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process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denosumab vs zoledronic acid (ZA) in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 Methods. The data were searched from PUBMED, EMBASE, Cochrane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