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毒介导的Aiolos过表达对白血病细胞系Nalm-6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fir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慢病毒介导的Aiolos过表达,探讨上调Aiolos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alm-6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Aiolos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Nalm-6细胞系.实验分3组:(1)过表达组(转染PWPURO-Aiolos,Aiolos组),即上调Nalm6细胞中Aiolos的表达;(2)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组),即转染GFP病毒;(3)正常对照组(Control,C组),不做转染处理.通过Muse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活力、凋亡及细胞周期,qRT-PCR法检测相关基因表达.结果:(1)转染Nalm-6细胞4d后,转染组细胞的GFP表达量达到95%.(2)转染7d后,Nalm-6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不明显,晚期凋亡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下降.(3)凋亡相关基因Bcl2与Bax表达均下调;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D3下调;转录因子IKZF1和NF-KB下调;而c-myc及P27无明显变化.结论:在Nalm6中上调Aiolos的表达,可以抑制细胞晚期凋亡,同时引起淋巴细胞周期停滞,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c-Myc、cyclin D3及p27的表达完成的.
其他文献
目的:在新生儿患者数量逐年增多,新生儿病房使用面积难以扩增和医护人数无法按比例增加的情况下,采取新生儿病房新病人观察制度,是否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12年出院患者,其中2010年未采取新病人观察制度,2011年开始推行观察制度,2012年观察制度执行力明显提高,统计每年的院感发生率,用SPSS11.5软件,对年感染率进行卡方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会议
目的:探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合并卡梅综合征(KMS)的诊断、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整理我院2012年2月份收治经病理诊断KHE合并KMS病例1例病例资料.通过总结患儿起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疗效分析了解KHE合并KMS常规治疗原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发病特点:患儿男,16月.以"左侧肩部肿物10个月"起病.阳性体征:左肩部肿胀明显,可触及一约15*17cm肿物,触之硬
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68例白血病患儿的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白血病免疫分型、染色体和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结果,以了解儿童白血病各种异常类型的发生率、为白血病的危险度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更好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方法:骨髓细胞形态检查采用常规方法并组化染色,免疫分型采用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检测、染色体R带核型分析、实时定量PCR方法和FISH方法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结果:1、骨髓细
目的:本实验使用Notch通路阻断剂DAPT以阻断Notch-Runx1信号传导通路,观察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用下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及Notch-Runx1通路相关基因mRNA的影响,研究Notch-Runx1信号传导通路在VEGF促进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研究.2.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VEGF
目的:探索结构式家庭治疗(SFT)对血液肿瘤儿童家庭结构与功能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择血液肿瘤儿童3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在常规化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结构式家庭治疗,每次家庭治疗邀请患儿、父母或相关家庭成员参加,每次治疗时间为60分钟,由受过SFT专业培训的治疗师主持,每个病例平均治疗4次.第一次治疗:治疗师与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进入家庭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第二次治疗: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中韧粘素-C(Tenascin-C、TN-C)、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之间的关联,探究TN-C能否作为组织重构的生物学标志物,并评价其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2012年期间住院患儿中52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同时期19名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清,采用酶联免
目的:提高对儿童尤文肉瘤类肿瘤(ESFT)的认识,评价应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横纹肌肉瘤-1999(RS-99)方案治疗儿童ESF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制定并实施与个体因素相关的诊断治疗方案,对1997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治ESFT患儿进行分析,其中30例进入治疗方案.截至2012年3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8年1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1例HLH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及预后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按随访患儿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01例患儿存活61例,死亡40例,死亡率3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2、核增殖抗原Ki-67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儿童ALL中的表达以及相互关系.通过对这三种指标的检测对儿童ALL患儿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方法:收集52例儿童ALL患儿骨髓涂片为实验组;所有52例患儿经正规化疗后第19天的骨髓涂片做为治疗组;20例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骨髓涂片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涂片中的MCM2、Ki-67和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