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校训调查研究

来源 :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561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及贯彻实施,全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得到中小学的普遍关注.校训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而且是学校施以文化管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北京市274所中小学校训整理、分析以及实地调研,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北京市中小学校训现状,发现当前校训在表述形式上以四言八字、二言八字为主,在词语使用上"勤奋"、"创新"、"文明""求实"等词使用频率较高,在文本内容上校训多从育德、育智、育体、育美的一个维度或多个维度加以影响师生,同时笔者结合北京市166中学、史家小学分校两校的实例,剖析校训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借以研究校训对于学校发展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马克思把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因果观念应用到了思维的领域,强调了因果思维的重要意义.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因果思维方法,是以揭示写作者在作文过程中内部心理机制为主导,将教与学结合起来,探讨如何运用因果思维以更好地体现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活动和精神风貌的一种方法.因果思维是连接文章脉络的内在纽带,因为它的存在,作文才更具有对事物的存在特点和矛盾的揭示能力.将因果思维运用到作文中,是对作文内在思维的一种辨认.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需要借助学案发挥优化集成的功能,对于语文学案的使用和探究,实际上在20世纪20年代的道尔顿制实验中就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案例范式.针对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反求民国时期本土化的"工约"设计理念和具体方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学案的理念、主题选择及设计方法都具有历史借镜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国家资格框架的建立和实施已成为世界趋势.文章梳理世界主要国家(地区)资格框架的基本内涵、发展历程、结构要素、支持条件和运行发展,对我国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满足个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具有重要启示.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团队学习被广泛引入到教育领域,但其概念众说纷纭,评价机制五花八门,而且针对团队学习的研究结论大量指向企业部门,关于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这方面有针对性的研究不多,其中还多把团队学习与合作学习混淆起来.为此,笔者避开了团队学习定义的纷争,紧紧围绕基础教育阶段团队学习的发生及可能,提出了团队学习的六大基本特征,即组织特征、向心特征与抗外特征、稳定性特征、持续性特征、知识流动
笔者对耀中国际学校教师如何基于学生学习进行教学设计进行了课堂观察、并初步总结了该校教师的具体做法,表现在:不同学段教学方式差异很大;教师会依据某一年龄段学生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式;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在部分学科进行分层教学;依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进行相应教学;通过作业记录学生学习的痕迹;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断生成教学设计;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进行评价;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基于上述做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世界职业教育领域中独具特色和具有鲜明优势的教育模式之一,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的借鉴和效仿.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职业学校和教育企业双元主体既相互独立又密切合作为德国培养了充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教育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带来了很多思考.本文在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概念、历史背景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和特点,从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机制、开展方式
北京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而言是助推式发展,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自身质量而言是内涵式发展.目前,北京高等学校留学生规模国内第一,但领先地位面临挑战;留学生数量持续上升,但学历结构有待改善;留学生比例稳步增长,但与发达国家和城市仍有差距.城市竞争力不高,人口国际化偏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与吸引力不足是制约北京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外部与内部因素.北京高等学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国际化发
高校科技竞争力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市属高校的科技竞争力状况,将有助于提升这类高校的科技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有助于推动市属高校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在中国公共财政的框架下审视高等教育财政,从筹资、拨款与转移支付、成本分担与学生资助等几个方面讨论高等教育财政的制度变迁,已有的研究进展,指出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渠道有待扩展;经费在学校之间和学校内部的分配过程应该公正、透明、有效等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所面临的问题。
根据北京市大规模抽样调查的结果,学习焦虑有随着年龄递增而加重的发展趋势,并且发现八年级女生的学习焦虑显著高于男生,而在五年级不存在这样的性别差异.本研究对于学习焦虑的影响因素和与课业负担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学习焦虑与教师、班级、家庭多方面因素有关,并且学习焦虑对于课业负担有显著的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