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8170柴油机燃用燃料油的应用研究

来源 :第十八届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年会暨第十五届华东四省一市内燃机学会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参考借鉴相关机型的改进和运行经验,对N8170柴油机燃用燃料油作了相关零部件适应性改进;并结合台架试验验证了相关零部件改进后的可行性,最后得出一套适用于高速柴油机燃用燃料油的改进方案.
其他文献
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某天然气发动机工作过程计算模型,并通过对比试验数据和模拟数据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米勒循环的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米勒循环后,研究机型涡前排温最大可降低50℃,热效率最大可提升6%,功率最大可提升6%.对仿真结果的分析为天然气发动机应用米勒循环提供了参考.
以D6114车用增压柴油机为对象,开展了瞬态工况下燃烧放热率与燃烧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基于实测示功图,分析了发动机在不同恒转速变转矩瞬态工况下,油门开度变化率对运行参数与燃烧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油门变化率的增快,进气压力相对于供油量的滞后愈加明显,导致转矩变化延迟,空燃比因进气滞后而下降,导致燃烧恶化烟度排放上升,且随转矩变化率的增大而增大.
基于高压共轨单缸柴油机,通过实测缸内压力信号,探讨了HCCI燃烧负荷下限处的放热规律,着重分析了负荷和转速对循环变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HCCI燃烧负荷下限处,随着负荷的增加,缸内混合气浓度和温度升高,燃烧趋于稳定,循环变动率减小;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一方面传热减少有利于油气蒸发混合和燃烧稳定进行,另一方面,混合时间缩短不利于油气均匀混合,但前者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循环变动率减小;在循环变动
设计了一套柴油机控制单元通用喷油控制电路硬件,介绍了ECU的组成.利用MPC563的丰富片上资源与电磁阀智能控制可以减少ECU开发的复杂性,从而加快ECU软硬件的开发速度.设计了通用喷油控制电路,适应于不同厂家和型号的喷油器,实际应用表明该ECU设计稳定可靠,能满足科研阶段的需求.
介绍了柴油机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装配、数字化制造、数字化试验的具体方法,实现了柴油机研发全过程的数字化,使柴油机产品设计研发从传统的模糊设计走向预测设计.以某4缸发动机为对象,进行了数字化研发设计过程举例.
针对机车柴油机输出功率有大幅度提升,而其监测保护装置结构基本未得到改变,因此,常常出现失效与保护性失控的问题.对此差示压力计、曲车由箱防爆阀、水温继电器、油压继电器等模块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改进要求,使机车柴油机监测保护装置运用更趋完善.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运用3DMax、3DVIA Composer、Virtools等软件对某型船用柴油机进行了虚拟仿真.通过对虚拟维修中关键技术的分析,在Virtools中实现虚拟拆装,并在3DVIA Composer中实现了人机交互,建立了柴油机虚拟演示仿真平台,实现了柴油机运动部件的运转仿真.解决了船用柴油机维修教学和训练受成本、场地等条件限制这一难题;同时可以保障训练安全、提高训练效率,为深入
针对如何有效合理利用煤矿瓦斯资源,设计开发了适应低浓度、低压力应用环境的空燃比控制器,并应用于低浓度、低压力瓦斯发动机;由瓦斯发动机配套的发电机组实现了400 kW长期可靠运行.实现了煤矿的节能减排,也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对环境温度和发电机绕组温度的实时监视,应用自动化技术,采用程序控制除潮加热,使得加温过程更加合理,在达到除潮的同时,进一步节约加热电能.而且采用的方法是低成本的控制系统.
为了对比研究曲轴应力不同计算方法的精度差异及适应性,本文以某高强化柴油机曲轴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曲轴系多柔性体动力力学模型,获得了连杆轴颈和主轴颈的交变载荷.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采用三种轴颈载荷分布形式(沿轴颈轴向呈抛物线分布、均匀分布、半抛物线分布)静力学有限元模型的曲轴应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抛物线分布形式计算得到的最大等效应力值最大;采用半抛物线分布会减小载荷作用力臂,而采用均匀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