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系统护理流程应用体会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ael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分析在我院脊柱骨科行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在我院脊柱骨科行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经系统护理流程管理,总结该管理办法的经验及体会,并分析各步骤的处理原因及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通过研究家属心里变化与需求,给与家属及患儿护理和帮助,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本组小儿骨科病人100例,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研究家属心里变化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14岁;手术时间在伤后2h~7d.研究家属心里变化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14岁,手术时间在伤后4h~8d.观察两组患儿家属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程度.
HIF-1αmediateshypoxia-inducedexpressionofthechemokinereceptorCXCR4andcontributestometastasisinmanydifferentcancers.Wehavepreviouslyshownthathypoxiapromotesmigrationofhumanost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头颈区骨成形术治疗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症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5年5月关节镜治疗单纯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症患者23例(26髋),男15例(18髋),女8例(8髋);平均年龄44.6(34~56)岁.髋关节镜下磨除股骨头颈部增生骨质,重塑股骨头颈区正常形态,同时清理损伤盂唇及软骨,对III-IV级软骨病变行微骨折处理.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对术前术后α角的变化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中共12例患者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65.5岁.所有患者经腰椎间盘CT、MRI和临床表现筛查诊断为腰椎管狭窄征,均存在双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均为单节段单侧手术,手术节段腰3/4间隙2例,腰4/59例,腰5/骶11例.
目的大面积皮肤脱套伤伤情复杂,常合并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血管痉挛、栓塞、断裂以及骨折。出血量大,创面污染严重,形态和功能恢复困难。本文总结了49例小腿部脱套伤患者行皮肤原位回植术后的护理经验,提出术后护理要点为在实施全身护理的基础上,注重脱套伤处的血运护理,加强血管危象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 我院创伤骨科中心自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的22例25侧骨盆骨折患者,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TileB1型:3例,TileB2型4例,TileC1型7例,TileC2型5例,TileC3型3例。所有患者前环骨折均采用经皮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至少18个月,分析患者恢复状况,评估经皮内固定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
目的:研究椎管横纵径比值在椎体爆裂骨折所致神经功能损伤的评估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2014年8月,三年内我院收治的11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在CT/MR横断面扫描中,测量经过双侧椎弓根层面椎管纵径(正中前后径)与横径(双侧椎弓根内壁)及其比值。
目的 探讨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老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手术期评估及处理,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及正确认识,以达到术前合理决策的目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行手术治疗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分为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组(A组,50例)和非合并心血管疾病组(B组,50例),根据美国心脏学院(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制定的《2007合并心血管疾病病人非心
目的:评价“一元硬币”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数字X线片模板测量的精确性。方法:选取32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排除既往手术史和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其中女性21例,男性11例。股骨头坏死14例,髋关节骨关节炎4例,股骨颈骨折14例。全髋22例,半髋10例。使用假体为德国林克和蛇牌,髋臼假体均为生物型假体,股骨假体9例骨水泥假体,23例生物型假体。
目的:通过对老年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营养风险调查,并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考察围手术期营养风险调查和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骨折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以便为今后的临床的营养风险策略实施提供理论依据。